201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热浪席卷了真个世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把碳资源以不菲的价钱卖出去。中国的很多高碳排放企业得知了此计划后,给了该计划一个惊人的解释“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碳交易的全称是“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交易,目的是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简单来讲,碳交易就是多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需要从少排的企业那里买配额,这样才允许它多排。碳交易的概念其实很简单,企业如果狠抓环保,减低了碳排放量,那么就可以把配额卖给那些排放量超额的企业,这样就能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少排的企业可以通过“卖碳”在交易市场获得现金,这些钱可以投入到进一步的节能改造中,也可以用在其他领域,即“多排者多付费,少排者赚到钱”。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目前中国已有更多的企业进行了碳交易,碳指标的买卖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对新能源公司来说几乎更是轻车熟路。据易碳家了解到,随着国内碳交易的发展, 因为有人愿买,有人愿卖,而且差价“诱人”,因此“碳交易”也就成了另类“金矿”。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可以将自己的碳配额卖给发达国家。由于近几年迅猛的技术改革,中国减排明显,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卖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所谓“碳交易”就是“给空气定价”或者“别人掏钱,你来减排”,其过程是政府对一家公司发放一个碳排放指标或配额,限制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如果某公司节能减排,这个指标没用完,剩余的部分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卖;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过配额,超过的部分,则需要去市场上购买,个人碳交易市场商机无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针对企业碳交易而言,如果政府每年分配给企业500万吨的碳排量,但是企业只用了400万吨,虽然这些排放权是无偿获得的,但是企业可以把节约的指标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近日,为进一步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更大范围的促进节能减排。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之初,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重点排放单位。此次探索开放自然人参与交易,降低非履约机构的准入门槛,不仅可丰富市场参与人类型,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活跃度,而且还增强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有效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据易碳家了解到,考虑到碳排放权交易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北京作为试点,在试点建设起步阶段,为积极稳妥的推进试点建设,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和风险,当时没有考虑放开自然人参与交易。目前,北京碳市场已经平稳运行一年,基本具备了进一步放开碳市场的条件,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也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为此,我们探索性地允许自然人参与交易,并适度放开非履约机构入市条件。但考虑到建设碳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节能减碳,所以既要促进市场活跃,又要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还要考虑各交易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在放开自然人参与交易的同时也设定了一定的条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截至2014年9月,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全部启动,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法制框架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可预期的发展方向。数据显示,拥有最多控排企业的深圳除635家控排企业和197家建筑物外,还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放,吸纳了各类会员约500户,使会员总量达到1302户。此外,北京纳入企业约490家,上海纳入191家,广东242家,天津114家,湖北140家左右,重庆企业总数为240家左右,7试点纳入企业总数2000余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2014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规划》明确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近日公开表示,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办法,进一步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在2016年开始运行。(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