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都已上线交易,市场规模及活跃程度均居世界前列。这表明,我国碳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电力行业作为强制减排的重点对象,随着碳市场的迅猛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加强碳资产管理已势在必行。
据统计,7个试点省市首次配额分配量共计12.0亿吨。从配额规模看,我国碳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欧盟碳市场(EU ETS)。截至2014年8月8日,中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26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48265万元。深圳市碳交易的价格已经从初始的每吨28元上涨到每吨69元左右,累计完成交易量15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0894万元。北京的碳交易价格也稳定在每吨60元左右。湖北省碳交易试点开市仅三个月,总交易额已经突破1亿元。各试点碳市场发展迅速,试点方案设计各有亮点,共同的特点是都设定了减排的目标、明确了交易的范围,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体系,同时也建立了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同时开展了相关能力建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既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也是碳减排的重点对象。因此,7省市试点均把电力企业纳入强制减排对象。7省市碳市场中一共约有100多家发电企业,其中北京12家、广东包括新建在内共有85家、上海14家、天津19家、深圳9家、湖北24家。部分电网企业也纳入试点范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14年7月,试点省市相继进入首个履约期。由于碳市场是新鲜事物,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在履约期将至,惩罚措施公布之后,不少试点出现了突击购碳现象,导致碳价上涨,损害企业利益,更有企业因没有购买足够的碳排放权而将面临高额罚款。国家发改委着手全国碳市场建设,目前已经启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并研究全国碳交易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方案等。可以预见,一旦全国碳市场建成运营之后,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都将面临着碳市场带来的重大挑战与机遇。为积极应对,电力行业亟须加强碳资产管理。
易碳家认为,加强碳资产管理是企业在碳交易的浪潮中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方法。可以总结为五大途径,开展碳盘查是基础,成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机构是前提,碳资产开发及低碳技术储备是核心,制定长远低碳战略是灵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开展碳盘查,确定企业减排的机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2013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电力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其中,《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明确指出以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作为核算和报告主体,核算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电力企业需按照核算办法开展碳盘查,详细核算盘查公司的碳排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碳排放清单。碳盘查的目的,一方面使企业摸清家底,准确掌握自身的碳排放情况,了解潜在资产、潜在负担;另一方面,在碳盘查的基础上,识别潜在的减排环节,分析可行的减排措施,明确减排的重点领域,为企业明确减排目标,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