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重庆市
碳排放交易所正式开市,至此,全国七个
碳交易试点全部启动,七地的
碳配额总量达到近12亿吨,纳入的控排企业超过2000家,中国碳市也成为继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二大
碳配额交易体系。
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是在政府部门限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分配额基础上,多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从少排放的企业那里购买配额的一种交易。碳交易包括所有温室气体,不同温室气体最终全部折算成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碳交易试点就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13年6月,全国首个碳排放交易所深圳碳排放交易所正式开市。11月,上海、
北京两地的碳排放交易
平台上线;12月,天津、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陆续开启;今年4月和6月,湖北、重庆这两个最后试点省市的碳排放交易也正式开闸,中国碳交易市场初步构架完成。
北京
碳市场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成交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尤其是进入6月份
履约期后,市场大为活跃,约70%以上的交易日日成 交量超过万吨。6月25日,成交量达到55.9万吨,成交额1626万元,分别创下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单日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最高记录。截至7月2日,北京 碳市成交量近165.1万吨,成交额约7447万元,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为每吨55.32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湖北碳市自4月份开市以来,交易活跃度一直稳居7个碳市场的首位。截至7月4日,湖北碳市场总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而今年5月,全国其余6家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也才刚刚突破亿元大关。
开市仅一个月的重庆碳市,月成交量也已近15万吨。据重庆市联交所工作人员介绍,重庆市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量的70%左右,因此本次碳交易试点范围确定为254家年碳排放超过2万吨二氧化碳的工业企业,其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近60%,碳交易的稳步推进将在控制全市温室气体排放工 作中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的“元年”,那么2014年就成了“大考”之年。7个试点地区中,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东5个省市6月起陆续进入履约期。
从目前履约情况看,上海、深圳两地在法定期限内完成了履约,上海市履约表现最好,纳入管控的191家企业履约率达到100%,深圳市635家纳入管控的企业中有631家如期完成碳排放履约,履约率为99.4%。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北京碳市履约情况不佳,根据北京市发改委6月18日发布的通知,纳入管控的490家企业中,257家未按规定完成履约,未履约企业数超过一半。
广东省履约时间由6月20日推迟至7月15日,202家管控企业中,182家完成履约,履约率98.9%。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