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企业对碳交易秉持着一种“关注中观望”的态度,不少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碳交易市场进行过一单买卖,您认为应如何打消观望企业的顾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根据几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的经验,碳交易初期企业交易活跃度不高,但是在企业完成2013年碳核查并临近履约期时,交易明显活跃,这说明企业已逐渐认可碳交易这一手段能够帮助其实现履约目标。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比较繁杂,有国家目标、地方规划,也有行业指导意见,但是碳减排目标预期是稳定的,政府政策传递出的减排决心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坚定的,因此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政策风险是很低的。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关于企业所担心的碳市场流动性的问题,碳交易机制的总量设置和配额分配、碳市场参与主体等都对流动性有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吸取了欧盟的经验,采取更具有弹性的配额分配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近期,有国际碳交易专家评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个黑洞,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官员习惯性排斥信息发布,外界很难理解中国市场价格是如何设定的。对此观点,您有何评价?在您看来,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在信息透明方面还应做出哪些努力和机制改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虽然国内外对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认识有差异,但是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是共识,不是人为设定的,价格与信息披露的关联性也值得深入研究。
据易碳家了解到,随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信息会越来越透明,这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市场会不断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信息披露方面更加透明。
碳交易的引入,意味着环境解决机制开始由行政化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相对于行政环保处罚,碳交易对企业减排是否能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环境治理需要组合手段,过去很长时间内政府主要依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按照“总量控制下的交易”机制运行,对企业减排而言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环境治理的成本,通过交易手段让减排量在市场上流转,从而降低总体减排成本。由此,碳交易对企业等市场主体形成一种自发的激励约束机制,环境治理好的企业会得到更好的回报,对环境有利的技术和产品会获得更多应用,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虽然以上效果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难以达到的,但是市场手段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保障,也离不开行政手段的监督,比如碳交易机制的实施需要人大立法或者政府规章来授权,碳交易的总量分配和违约处罚也都离不开行政手段。(完)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