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试点碳市场的规模还是太局限,如果有一个更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那么市场将会更加稳定、而且企业减排的成本会更低。”德尔贝克还专门以英国为例进行了解释。
英国2002年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温室气体贸易机制,早于欧盟碳排放权市场建立三年。而欧盟2005年推出碳市场后,一向不热衷于欧盟政策的英国立即欢迎了欧盟碳市场的碳政策,因为一个更大的碳市场会带来更加稳定和成本更低的好处。
碳链接至少需要10年
不难看出,欧盟是碳排放权市场的主力推手,和世界银行一样,欧盟同样希望有一个链接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
目前,从中国7省市到美国加州,从南非到澳大利亚,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20个地区级新的碳定价机制正在建立。
根据201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碳市场的报告显示,目前已经建立碳定价机制的国家或地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大约为100亿吨,占到全球排放的21%。中国、巴西、智利以及其他国家都正式开始实施其碳定价机制,那么这将囊括全球2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几乎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会受到
价格的控制。
“我们保持长期的远景,全球碳排放链接并不是一夜就能发生的。”德尔贝克表示,至少要10年的时间去谈一个全球碳排放权市场的链接。
不过,作为全球碳排放市场中的标杆,欧盟旗舰减排项目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依然处于价格较为低迷状态。
德尔贝克认为,“价格低并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有一个刺激清洁技术投资的
碳价,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现在的欧洲碳市场是失败的。”
德尔贝克接着表示,欧洲目前的煤炭使用又开始增加,这和欧盟气候政策并不相容,因此我们正在进行的碳市场改革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碳价格,至少能够使得更多天然气的使用量重返市场。
根据研究,15欧元左右的碳价能促使天然气代替煤炭的使用,不过如果是刺激更多清洁领域投资则需更高的碳价。
“至少我们希望是一个两位数的碳价,这一点我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德尔贝克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