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石能源消费的供需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欧盟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借助其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优势,期望在新一轮产业竞争和经济增长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欧盟建立了全球闻名的碳交易市场,各成员国在碳排放交易、绿色信贷、碳基金等碳金融领域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2000年,欧盟发布《温室气体绿皮书》,正式提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欧盟气候政策的主要部分。2001年10月,欧盟发布了关于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草案,经过两年多的修改和完善,于2003年10月正式颁布《排放权交易指令》,奠定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基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在成员国层面上,2008年,英国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气候变化法案》,致力于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的长期框架。按照该法案的要求,英国政府必须削减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2050年削减80%的温室气体排放额。依照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英国愿意帮助其他欧盟成员国多承担部分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其中,根据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承诺减排12.5%,比减排8%的年平均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进一步行动,致力于到2050年减排60%的二氧化碳。此外,英国政府又推出了诸多政策措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005年1月,欧盟正式启动实施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落实温室气体排放交易。EU ETS建立了总量管制和配额交易的制度,对各成员国的排放设置限额,成员国则将减排目标分解到国内的排放企业,明确减排上限,实行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减排。EU ETS现已覆盖欧盟27个成员国的约12000多个排放主体,占到了欧盟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基于配额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