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买家也没了动力
节能减排不论国内外都备受关注,为何今天“碳价”却跌至“白菜价”?
段茂盛认为,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指标很低。”他说,刚刚结束的多哈会议上欧盟、挪威、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承诺的2013年~2020年减排指标平均才18%,即使是欧盟,也只是承诺在2020年当年减排20%。他表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后,2012年各国减排指标相对弱。
“发达国家购买指标是为了完成减排指标,如果减排指标完成得很容易,那么就没有必要再买指标了。比如欧洲20%的减排目标,之前已经买了一部分配额,加上自己努力就能轻松完成。”段茂盛说,欧盟是目前CDM项目最大的买家,如果连最大买家都没有了动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碳交易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希望国内减排指标更严格
作为全国两个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刚刚成立了国内首个以碳排放权冠名的交易所。国内碳交易价格会不会重蹈国际市场的覆辙?
段茂盛认为不会,“国内试点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是两个市场,并不关联,没有直接挂钩,本来是两个市场。”他指出,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高低,取决于试点地区给企业的指标宽松程度。另外,影响企业碳排放的还有很多因素,包括能源消耗、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等等。
“但从研究角度来说,当然希望指标严格。如果宽松没有市场了,大家指标都一大堆,谁买?”段茂盛表示,稳定一定的价格水平对保持市场健康发展有好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