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威海市
绿色金融创新成果集中推介暨“绿e融”直通区市行活动启动仪式上,随着交易双方
买卖协议的签署,全省首单牡蛎
碳汇交易在威海正式落地,这标志着我市在探索“海洋
碳汇”市场化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开辟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通道,为“双碳”目标达成注入强劲动力。
为积极探索试验区框架下碳汇交易新模式,前期,我市会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共同探索制定牡蛎碳汇
方法学,在牡蛎碳汇减排量核证和碳汇买卖交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该碳汇
方法学,对我市牡蛎养殖海域碳汇进行核算,具备了交易条件。本次交易由威海绿色金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乳山市政府牵头,由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交易证书。交易中,我市国企共出售牡蛎碳汇1500吨,为牡蛎碳汇方法学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牡蛎作为“海洋过滤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贝壳,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我市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与牡蛎养殖产业基础,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次碳汇交易的落地,不仅将牡蛎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更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路径,为牡蛎养殖户增收与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双赢范本。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交易为起点,深化海洋碳汇核算标准研究,探索碳汇保险、碳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形成“核算—交易—金融”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计划扩大牡蛎碳汇
试点范围,鼓励更多养殖企业参与,助力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贡献蓝色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