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项目的储备与开发“如何多多益善”?

文章来源:网络2016-09-14 14:41

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湖南省如何更多更快地储备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与相关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一是必须提高对林业碳汇项目储备与开发的认识。有专家指出,若不加紧储备林业碳汇项目,当全国碳市场建立时,就会出现一方面有林业碳汇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没有林业碳汇可交易的尴尬局面。以国内经验为例,虽然前几年我国已在部分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但由于前期合格的林业碳汇项目储备不足,使得林业碳汇的交易量非常少。以国际经验为例,据统计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市场潜在需求量为16亿吨,这需要全球CDM的造林项目面积为320万-530万公顷,而近些年已经开展的碳汇项目的碳吸收量却还不到2000万吨左右,造林面积也不足20万公顷。可以说,这方面的供不应求,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常态。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提前部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是必须利用适用的方法学储备和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采取适用的方法学,对于发展碳汇项目、主导碳汇价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储备与开发的基础工作。有情况反映,近些年来不少地方投入不少资金,营造了不少碳汇林。但是,由于碳汇造林方法学的差异,导致这些碳汇林所产生的碳汇无法进行交易。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在营造碳汇林时,要优先选用国家出台了的碳汇造林方法学。目前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林业碳汇方面的方法学主要是5个,即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当然,今后林业碳汇方面的方法学还会增加。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国家备案的方法学和实际情况,开发湖南特色的林业碳汇方法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三是加大培训与指导力度,强化科技与服务支撑。培训与指导对象上,应包括各级管理部门的相关办事人员、相关企业、林农等。内容上,要以技术和服务为主,着重促使培训对象深入了解林业碳汇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林农还要加强林业碳汇生产的技术指导。思路上,坚持大培训思路,充分利用课堂与现场教学、广播与电视传授、新媒体传播等途径与方式进行培训与指导。模式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模式,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训。如一些企业愿意提供公益性、惠民型培训,但需要相关部门支持。这种方式是完全可以试点的。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四是搭建多层化、多元化平台,积极对接全国乃至全球碳汇市场。建议成立碳汇林业发展促进会、碳汇交易信息平台、碳汇金融平台等综合型、专业型服务平台,有些可以延伸到市级甚至县级,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都行,目的在于更多、更广泛地整合全社会的各方面资源,尤其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林业碳汇项目储备与开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是要寻求需求企业,为广大林农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等,全面服务湖南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五是加快培育专业化、多元化、本土化的林业碳汇第三方管理机构。要坚持市场培育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在现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民办碳交易咨询企业等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性较强国营、民营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形成一批专业素养高、多元并进(国营、民营、混合经营等)、以本土企事业单位为主导、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林业碳汇第三方管理机构,以此推进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充分竞争的碳汇技术服务市场。特别要加强对一些有实力的、专业从事林业碳汇开发、管理、交易服务的本土民办企业的培育和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