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碳汇项目的前景分析与对策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5-03-09 12:04

中国开展碳汇项目的主要推动力有两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第一,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再加上我国巨大且持续增长的人口规模,使我国面临者庞大的能源和资源需求。根据我国“多煤、少气、少油”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面临着排放总量增加、生态破坏范围扩大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严峻等严重问题,已经危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二,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履行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估计,2001年—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总量从27亿吨提高到70亿吨,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1]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趋势显示中国必须在减排上作出努力。国际上,美国、日本及欧盟等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面临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承受着国际上要求减排的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在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找平衡。从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技术水平较低上看,目前中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与发达国家开展碳汇合作项目的代价较低。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优势分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一) 稳定的政治环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CDM项目的实施需要合作双方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和保证,包括国家CDM项目活动运行规则和程序的确定、项目的审核批准,以及邀请公约缔约方大会指定的独立经营实体对CDM项目进行和个性认定和减排量核实、证明等。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才能够保证CDM项目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保障项目细节的具体实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都非常稳定,具有实施碳汇项目所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社会制度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二)中国森林发展空间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我国森林碳吸收情况进行了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森林表现为碳的净吸收汇。2004年—2008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05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比五年前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时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15个百分点。②根绝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预计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29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4%以上;到2050年,新增森林面积46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我国森林的快速发展表明我国开展碳汇项目有着资源优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三)有利的技术合作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这使我国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技术的机会增多、成本减少。目前,中国和欧盟之间已签署《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也发起《亚太地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合作,均是基于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另一方面,经过中国过去30多年的造林和护林活动,目前可供造林和急需护林的地方多为条件极差的华北西北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河谷地区以及石质山区,这些地方的造林和护林存在着较大的技术瓶颈,急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