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之赚钱的生意?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4-07-18 16:01

温室气体减排放难度很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通过林业措施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达成共识的重要话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后,林业成中国承诺自主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目标之一,即到2020年比2005年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积蓄13亿立方米。开展碳汇造林已成为落实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部署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011年10月底,中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市场正式开业,随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碳市场相继开业,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式步入实操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陆续启动,也为林业碳汇进入国家碳交易体系开辟了路子,林业碳汇市场前景也被广泛看好。为了尽快抓住林业碳汇这块“绿色黄金”,一些人在没搞清楚什么是林业碳汇的情况下,就飞快的成立交易机构或网站,利用碳汇的概念胡作非为。据媒体报道,有的企业毫无根据的夸大树木的生长量,夸大碳汇的收益量,如宣传“一亩林地木材可卖800元,碳汇还能卖480元,收益很高”;更有甚者设立假的碳汇基金,进行非法集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李怒云来看,其实,林业碳汇并不是个赚钱的生意。“碳汇即使交易出去了,也只是森林三大效益中生态效益的一小部分,何以来的高收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其实,林业碳汇是典型的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价值有多少,通过印度加尔各答农大教授达斯的一项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棵生长50年的大树其真实价值包括:生产氧气价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防止水土流失及增加土壤肥力价值68750美元,为牲畜遮风挡雨和提供鸟类筑巢、促进生物多样性等价值31250美元,创造动物蛋白价值2500美元,总计19.6万美元。然而,这颗大树实际买到市场只能有50到125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其市场价值只有真实价值的0.3%。许多生态价值目前是难以实现的。由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制度和政策,使得符合一定条件的林业碳汇可以交易实现其价值,但要靠其赚钱肯定是不现实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此外,目前在全球的100多只碳基金中,只有世界银行的生物碳基金、森林碳伙伴基金以及中国的绿色碳汇基金会是支持林业碳汇项目的。而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内的碳汇交易量也并不多,全球52个林业碳汇项目中中国仅占5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中国,捐资造林增汇减排,更多的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但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林业碳汇有其存在的独特优势--多重效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以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汇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除了吸收二氧化碳外,更强调的是该项目具有多重效益,而多重效益才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项目中,我们共设计了五种造林配置模式,都是混交林。”据了解,之所以设计成混交林,是因为人工造林的混交林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另外,考虑到广西桉树生长迅速的实际,项目中设计了1000公顷的桉树,以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李怒云认为:“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给所有企业设定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企业参与碳减排大都是自愿行为。但还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造林增汇的活动,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