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视角重新思索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

文章来源:TheInnovation创新G Yang, D Zha2024-02-29 14:13

过去二十年里,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转型正在有序推进。然而,这一转型过程中暴露出能源安全、居民健康、用能公平、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与风险,并对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思索现阶段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否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的远景目标,是否向着实现能源、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1965-2022年全球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图1 1965-2022年全球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在2000-2019期间,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气候变化有关,占所有死亡人数的9.43%(8.52%与寒冷有关,0.91%与高温有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报告显示,1970-2019年期间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水和热浪等灾害增加了近五倍,造成超过3.6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22年俄乌冲突冲击了全球能源体系,导致能源价格波动、天然气供应短缺和经济不确定性,并引发了全球能源危机,在欧盟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如果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继续保持2020年的开采规模,它们分别将于139年、54年和49年后枯竭。这些风险可能迫使所有各国紧急寻求更积极的可再生能源转型,加速摆脱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依赖。从1965年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从6.31%上升到12.33%,增长了7.41倍。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CO2排放量和化石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了3.07倍和3.39倍。这种非期望的协同增长对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有效性提出了全新挑战。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的宏伟愿景,对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有效性进行论述。
 
首先,从实践来看,过去可再生能源转型未能契合SDGs的相关目标。例如,SDG 7强调确保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的、可持续的现代能源;同样地,旨在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城市(SDG 11)、专注于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SDG 12)及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SDG 13)的愿景也未得到有效实现。回顾能源转型历史来可以发现,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可能不是有效的能源转型方式,而只是对原有能源系统进行的补充。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迅速,但并没有缓解能源安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问题。
 
其次,未来的全球气候目标取决于各国自主贡献(INDC),特别是对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截至2023年底,已有194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令人遗憾的是,在全球变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冲击下,大多数国家仍在探索多样化的能源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增长,但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规模与创新技术,多数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化石能源来保障能源供应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有效实现SDGs和UNFCCC的宏观愿景,当务之急不应只关注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变化,而应该强调并重申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同时,激进的能源转型会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如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金属矿产资源分配问题、与可再生能源存储相关的技术和成本挑战、投资以及与传统化石能源相关的价格风险。此外,在新能源结构中还存在供需失衡以及各种产业、制度、就业、运营和健康方面的社会风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呼吁注重能源转型的有效性,倡导通过创新新兴技术和强化国际合作与对话,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风险,助推能源系统由“可再生”向“可持续”进行转型。
 
总结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转型暴露了诸多问题,但其无疑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结合SDGs和UNFCCC两大宏观愿景,我们论述了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成效及其面临的风险,本文呼吁以新兴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国际合作与对话,有效防范化解全球能源转型风险,助推能源系统由“可再生”向“可持续”转型。基于这一理论导向,我们在未来将进一步关注能源转型的宏观效应、驱动机制及转型风险综合评估等重点方向,预期会取得新的突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