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警示1.5℃温升控制目标或短暂突破,全球关键十年

文章来源:星球公社关心气候治理的2023-03-22 08:56

导语
 
在瑞士举行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十八次会议(IPCC-58)经历约两天延时,各国代表连夜鏖战完成了对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综合报告(SYR)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SPM)的逐行审议,执行摘要于当地时间19日傍晚正式通过。
 
当地时间3月20日14:00时,《综合报告》及其SPM正式发布。受疫情影响,《综合报告》两次核心写作小组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写作进度和协调工作受到挑战,导致报告发布日期推迟到今年,遗憾错过了COP27这一重要窗口。但IPCC主席李会晟表示这份《综合报告》“会成为塑造关键十年剩余时间内气候行动的基本政策文件,是当下和未来的政策制定者应对气候变化急需的教科书”。这份报告向世人同时传递了警告和希望:令人担忧的是,近期内(in the near-term)全球温升可能达到1.5℃,或面临暂时突破1.5℃的风险;但科学家也指出,我们所在的十年(2020-2030年)是决定未来变暖趋势的关键十年,已存在多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和选项能够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其中公正(fairness)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近期的选择将决定当前和未来世代将经历一个怎样更热、更加不同的世界。80年代出生的人群可能在晚年经历温升1.5℃以上的世界,而2020年后出生的人群可能遭受更严酷温升的考验 | IPCC
 
《综合报告》是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的收束,包含并总结了自2015年至今已经发布的三份来自不同工作组的报告和三份特别报告,涉及气候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减缓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键领域,以及有关1.5℃温控目标、土地,以及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关注。IPCC整理出的最佳气候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活动正在引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面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包括海洋、土地、大气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等在内的自然系统关键圈层已经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化,对人类福祉和星球健康形成重大威胁。气候科学也已证明,每一点额外的升温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限制在1.5℃而不是2℃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因此,全球必须立即在所有经济部门开展深度减排,最迟在2025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2030年前减排约43%,2050年初期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才可能在本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1.5℃左右。此外,由于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需要采取协同、包容、综合的解决方案,提高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能力,以保障宜居未来的实现。
 
与第五次评估周期相比,第六次评估周期的报告注重以更加综合的方式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将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措施相结合,注重减缓与适应间的协同与权衡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益,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本次报告纳入了更多社会视角,从人的角度来认识气候变化问题。其次,本次评估周期更关注提出解决方案,注重解决方案中咨商过程(consultation)和包容性的重要性,注重将受影响的社区和个人纳入决策过程。此外,《综合报告》强调立刻开展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协同效应,气候行动不仅有益于解决气候问题,也能为社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做出贡献,也因此,《综合报告》鼓励采取更加广泛的气候行动。
 
《综合报告》由来自23个国家的39位科学家作为主要作者和评审编辑参与编写,核心作者团队共30人,评审编辑9人,其中18名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2位中国作者和评审,共有14名女性作者参与相关工作。此外,2020年举办的IPCC第52次会议上,IPCC性别行动小组(GAT)正式成立,此后也加入《综合报告》的编撰过程,负责推进关于性别、多样性、包容性和公平性的调查工作,为报告撰写提供支持。性别行动小组主要监督和监测性别实施计划中概述的行动的实施情况,并将根据至少在每个评估周期开始时专家组提出的性别政策和实施计划的建议进行改进,以促进《综合报告》的性别包容性。新闻发布会上IPCC主席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IPCC下一评估周期将重视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参与以及性别包容性。
 
 报告主要结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