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推进新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文章来源:新疆发改委碳交易网2023-02-06 09:38

党的二十大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煤炭作为当前的主体能源应充分体现支柱性作用,煤炭行业不仅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安全保障,还要勇于自我革命,使煤炭从兜底保障性能源向支撑性能源、应急调峰与储备能源方向转变,统筹煤炭短期保障供给与远期有序退出的关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
 
一、新疆煤炭生产与消费现状
 
(一)原煤产量大幅度增长,保供基地作用更加凸显
 
2021年以来,在全球能源紧张超预期和能源突发事件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供应持续紧张,煤炭等能源价格创多年来新高。为保障能源安全和煤炭保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供增产政策。新疆作为全国能源一盘棋中的重要区域,一直承担着保障煤炭和电力跨区域供应的重任。新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保供稳价政策,出台了《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作用,统筹疆内保供和疆外市场需求,深挖煤炭生产潜力,加快释放优质煤炭产能,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增产能、增产量、增外送。2022年1-9月,新疆原煤产量2.91亿吨,同比增长3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位,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1.7个百分点。疆煤外运5833万吨,同比增长1倍,保证了西北、西南地区各大用煤电厂的供应和各类生产需求。随着新疆第四条外送通道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输电能力增至1640万千瓦,日均外送电量超过3.9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东等地区供电缺口,为全国电力保供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据行业统计,1-9月,疆电外送电力96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创历史新高。
 
(二)煤炭消费量继续增长,煤电煤化工贡献七成消费量
 
新疆煤炭消费以疆内自用为主。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的93.5%用于疆内使用,煤炭占新疆能源消费结构的68.9%,“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占比不断提升,这与全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日益下降的趋势相反。从行业来看,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电和煤化工领域。煤电、煤化工用煤量占煤炭消费量超70%。煤电方面,主要是疆内自用和疆电外运,2020年火力发电耗煤14913万吨,占全区煤炭消费总量的57.4%,相比201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煤化工方面,煤化工是自治区的重点发展产业,煤化工用煤需求也逐年增加。2020年炼焦用煤3889万吨,同比增长14%;制气用煤949万吨,同比增长5.9%。煤化工合计用煤量为4838万吨,占全区煤炭消费总量的18.6%,相比2019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二、新疆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双碳”目标为煤炭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能源消耗行业方向,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必然趋势,但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减煤速度过快、力度过大,将削弱煤炭对保障能源体系安全运转的“托底保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所以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举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涉及多领域、多行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环节紧密合作,煤炭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都是当前制约我区煤炭产业发展的短板。
 
(二)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给煤炭产业带来冲击
 
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电力系统“脱碳”将主要依靠风电和光伏发电。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逐步持平甚至更具经济性,且依然保持进一步降低的潜力。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1年6月发布的关于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报告,2020年全球陆上风力发电度电成本仅为0.25元/kWh,已低于当前全世界所有传统燃料发电的成本。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不断降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将加速推进能源系统的转型,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高碳能源的优势不断减弱,煤炭行业面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三)煤炭供应的精准调控和保障能力不足
 
在煤炭供应的精准调控和有效保障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的精准勘查能力弱、煤炭储备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煤炭储备应急管理和协同能力弱、煤炭供给弹性产能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煤炭供应保障基础设施还存在不足。疆煤外运铁路通道呈现“一主两翼”布局,兰新线(兰州至乌鲁木齐)是疆煤外运的主通道,短期运力紧张。由于兰新二线未能实现规划初始的分流客运职能,叠加近期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兰新线仍需开行相当量的客运列车,造成运力受限。临哈铁路(临河至哈密)是疆煤外运的北翼通道,有较大的外运潜力。格库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是疆煤外运的南翼通道,主要服务南疆货物。如果遇到国际市场变化、极端天气、可再生能源波动等异常情况,煤炭外运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三、推进新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一)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加大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储备。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企业煤炭储备机制,探索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煤矿项目建设,全力落实新增煤炭产能任务。持续督促指导煤炭生产企业在安全和环保前提下,加快释放准东、哈密等地大型煤矿优质产能。充分挖掘现有铁路运输潜力,持续推动“疆煤外运”大幅增长。加快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提升疆电外送能力。以电煤中长期合同“保量、保质、保价”为重点,抓好已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供应。提前开展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协调产运需三方100%签约、100%履约。提升政府煤炭储备,加快推进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储备能力和实物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用好地方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储备项目建设,全力落实政府可调度储备任务。
 
(二)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促进煤炭消费升级。支持煤炭深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加大散煤综合治理力度,多途径提高煤炭利用和转化效率。推动煤炭由化石能源向高端化工材料和碳基新材料领域突破发展,实现煤炭燃烧排放二氧化碳向固碳、碳循环方向转变。大力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建立低碳循环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财税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和产业优化升级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
 
(三)积极探索煤炭“双碳”战略发展路径
 
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深化煤矿安全改造,推动煤矿开采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算清煤炭供需“大账”,明确煤炭资源开发节奏。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科学规划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的转化。深入开展煤炭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耦合发展的新模式研究,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深入研究煤炭开发利用全产业链的碳排放规律,提出煤炭开发利用环节碳减排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煤炭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改革煤炭传统计量模式,量化煤炭作为燃料和原料的消费情况,夯实煤炭消费碳排放核算基础。
 
(四)持续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一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拓展增量,提升优质煤炭资源的集中度和掌控力度;优化存量,深挖自身增产潜力,加快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用户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打通供给约束堵点,推动煤炭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
 
(五)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完善研发投入机制,推进高水平煤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科技自立自强。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要攻关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核心装备自主研发,推动重大工程示范建设。鼓励开展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资源化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研发。
 
(六)纵深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不同类型煤矿立足自身实际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煤矿减人保安、提质增效。开展智能化煤矿数据挖掘、治理、利用等研究,推动煤炭数据资产化和产业化。引导煤炭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改造。发挥5G、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煤炭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物流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