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不能“拔苗助长” 碳价差异完全正常——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柴麒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陈云富2022-08-19 10:18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重要手段

碳市场是促进减排重要举措,碳价不应强行“拉平”#e#
 
新华财经:全国碳市场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已在2021年启动运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碳市场会扮演什么角色?
 
柴麒敏:从环境经济学视角看,我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对经济社会带来不好的外部影响,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负外部性”,需要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来进行矫正。一种是征税(庇古税),另一种是运用产权理论,把碳排放权界定为公共资源或“公权”,政府进行初始分配,市场通过交易优化配置排放资源,过度排放就要付出经济成本,这就是碳市场。
 
从激励相容视角看,碳定价机制还有利于筹集转型资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平均每年需要投入10万亿美元左右,但如果不采取措施,每年的经济损失约20万亿至72万亿美元(对应温升1.5℃至3.5℃),所以不作为产生的损失更大。但要应对的话资金从哪里来呢?单纯靠加征税收容易引起社会风险。留给我们的选择就是通过市场激励来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既解决问题,又创造活力。需要投入的10万亿美元中,首先是政府出资,目前全球每年有几千亿美元的公共资金投入,但还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必须撬动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设定机制对碳排放进行定价,就可以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从公共政策视角看,推动减排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大棒”(惩罚),即对排放进行征税或定价,一种是“胡萝卜”(奖励),即对减排的企业或产品进行补贴或减税。早期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各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奖励的方式,对风电、光伏、电动汽车进行补贴,因为一般做“加法”阻力较小。不过这会加重政府负担,不得不转向对排放进行定价的方式。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雏形最初参考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实践。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在欧盟、北美、韩国、新西兰、英国等地实施的碳市场机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市场功能的完善发挥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欧盟碳市场至今已运行17年,曾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我们要对此类创新机制的发展保有耐心。
 
同时,也要有风险意识,国际碳市场发展很快,碳贸易和技术壁垒型政策呼之欲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和金融化程度也越来越高,ESG相关碳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碳资信评级、碳金融衍生品、避免“洗绿”和重复计算等新型技术标准和组织层出不穷,国际规则的制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