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出行、养老、双碳,中日企业合作潜藏新机遇

文章来源:环球Tech碳交易网2022-04-01 08:36

“很长时间都没有听到日企的相关新闻”、“日企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低”……从网络社交平台中搜索“日企”这个关键词,一条条留言似乎都表明,曾经在大众心中以质量、设计闻名的日企,在如今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存在感远不如以往。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日贸易总额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日本对华实际投资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各种外贸数据都表明,无论在中日外贸合作金额,还是日企在中国的投资都在不断增长。在出行、养老、双碳等未来中国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日企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存在感低”与“合作投资额的不断增长”矛盾背后到底存在着哪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原因?
 
在环球网与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联合策划的高端视频访谈栏目《企事录·言谈霓虹》系列最新一期中,主持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与受邀嘉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投资总监金京浩,在节目中共同为大家探寻这些表象背后的真相,中日合作潜藏的新机遇。
 
首先,在谈到网友关注的“日企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低”的现象,陈言表示日企在中国发展最早是从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而来,尤其是在十几、二十年前,当时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未成熟,以松下、索尼等日本电子品牌从质量到设计打造出多款国人青睐的爆款电子产品,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日企的产品管理经验,如丰田的“产品流水线”管理法等也成为中国企业对于产品管理最早的学习对象之一。  
 
到了近些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中国企业在消费类电子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To C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曾经在国内C端领域有影响力的日企,面对国内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日企影响力的收缩也是可以理解。
 
“实际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表现的正常现象。”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投资总监金京浩表示,为了顺应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日企在中国的经济动向已经从过去专注于C端消费者,转向到B端企业服务领域,利用自身在技术、投资、管理经验上的优势,投资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赋能。
 
“日企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由初期集中在大众所熟知的C端领域,转向了更深层次服务于企业的B端领域。”金京浩在解释网友对日企存在感下降的疑惑时讲到。
 
陈言在认同此观点的同时讲到,在赋能中国企业,探索经济发展新领域,日企都展现出极高的热情,例如在出行、养老、双碳等未来中国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出行领域,虽然说日本传统车企在“纯电动车”赛道,起跑有所落后,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明确,依靠自身在整车供应链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日本车企一定会快速赶上。而且就在当下的纯电动车领域,日企在相关重要零配件生产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比如在电池技术、整车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
 
在双碳领域,日本由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因素,在产品在性能、设计等方面都展现出极简、低能耗、再利用的特征。这些产品内在的相关技术与经验,都与当下满足双碳的目标相匹配。为未来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相关领域合作,创造出了机遇。
 
对于我国而言,迈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适应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面对的新课题。众所周知,日本早在1970年65岁以上人口便突破总人口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从2012年到疫情前,日本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
 
“对于老龄化趋势,无论在企业人力管理,还是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日本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技术积累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金京浩在谈到老龄化相关话题时讲到。在医疗领域,包括松下、佳能、富士等日企都在癌症检测,治疗等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尤其是松下,在2021年的上海进博会上更是展出围绕健康养老而打造的“松下社区”解决方案。
 
最后,陈言与金京浩一致认为,日企在中国不但会继续深耕,而且会迈向新的合作阶段。在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高精设备等领域,双方会有更多的合作机遇,日企也会进一步嵌入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趋势中,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