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需要负碳技术
负碳技术是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关键。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避免的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经济结构转型、能效提升、发展非化石能源等方式,无法将二氧化碳排放降至零,只能通过固碳技术或生态系统
碳汇吸收,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据预测,206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20亿吨左右,生态系统
碳汇能抵消13亿吨左右,为实现碳中和,必须部署负碳技术,进一步捕集、吸收二氧化碳。
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负碳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力争在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科技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加强现有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负碳技术是支撑电力行业实现零碳的关键。电力行业是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行业,2020年,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43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7%。电力行业零碳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据最新研究指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目标是实现零碳,从深度低碳到零碳,推荐保留一定规模的火电,解决
新能源发电长周期、季节性波动带来的保供问题,产生的碳排放不超过10亿吨,通过CCS/
CCUS技术移除。受燃烧后胺基捕集技术二氧化碳通过率90%的经济上限约束,化石能源机组加装CCS/
CCUS的二氧化碳捕集率理论上最高为90%,无法实现完全的“净零”排放。因此,我国电力系统实现零碳,必须应用一定规模的负碳技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