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
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
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
碳市场上购买配额。根据清缴
履约要求,纳入碳市场的单位每个
履约期必须清缴与其实际
碳排放量等量的配额。
碳排放配额:即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额度,初期由生态环境部免费发放。企业碳排放配额采用基准法确定,即生态环境部通过行业的历史排碳强度确定一个基准线,结合企业的产能情况确定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发电企业配额计算公式:机组配额总量=供电基准值*实际供电量*修正系数+供热基准值*实际供热量。欧洲EU ETS碳市场配额采用总量分解法确定,较我国基准法更严格。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能够产生
CCER的项目主要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2017年CCER项目备案暂停,存量约3000万吨仍在各大
试点交易。CCER可1:1抵消碳排放配额,但是重点排放单位最多抵消配额的5%,上海只允许抵消3%。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八个碳排放交易权
试点CCER累计成交2.8亿吨,
价格在20-30元/吨波动,上海位列成交量榜首,广东紧随其后。目前CCER还未纳入全国碳市场,待市场成熟后将纳入。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府制定强制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并依赖配额机制降低开发成本。一般包括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地热、潮汐等。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政策一定程度上补位了
碳价机制的缺失,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优先发电。
绿色证书(绿证):又称可再生能源交易证书,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具体落地。绿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计量,1MWh为一个绿证,反映配额承担主体的履约情况。绿证一般是由清洁电力生产商出售给电力供应商或销售商。绿证政策缓解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补贴资金不足问题,承担了部分碳市场的功能。
用能权交易市场:是指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前提下,用能单位经核发或交易取得、允许其使用或投入生产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权益。用能权有偿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企业
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碳排放测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即把在线监测的仪器放在电厂烟气的出口测量气体排放量,目前国内没有采用;二是间接测量首先测算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再根据经验或实测得到元素的含碳量,将两者相乘得到碳排放量。目前碳市场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来衡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