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产业参与方抢滩“双碳”市场商机 天基“双碳”监测数据缺口大,遥感或成为挖掘千亿市场

文章来源:泰伯网沐子2022-02-06 10:54

建MRV监测体系,推商业化

 
正如航天五院科技委常委、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白照广所说,我国现有天基手段缺乏碳源、碳汇高动态监测能力,卫星以碳总量缓慢变化监测为主,无法对短期碳排放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当前,上层正在推进自主的天基碳监测体系规划和系统论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表示,将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各型卫星系统,分阶段部署、组网运行,协同服务‘双碳’监测整体目标。
 
去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空间遥感技术高峰论坛后,我国披露了碳监测星座计划,即面向“双碳”的天基高动态监测系统设想——高动态全球温室气体综合监测星座。
 
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国内看了一圈,发现国内现有卫星相机的碳监测指标上不去。”在他看来,早在6年前发射的碳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只能监测二氧化碳,其分辨率也有待提高。
 
事实上,二氧化碳之外,现阶段整个国际趋势还包括甲烷、氧气等排放物监测。而未来碳排放上升到国家层面,还将面临国际话语权之争。业内人士指认为,“不光看自己国家的碳排放,也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
 
回看国内市场,不少遥感市场参与方已经做了准备。
 
据透露,商业卫星公司航天宏图计划发射的多颗卫星星座,或许有搭载碳排放监测载荷的可能。
 
相比之下,与其说市场更相信国家队的技术,不如说更看好其背后的资源。“当国家队发完卫星后,它有能力去协调政府以及大型能源企业的应用落地。而民企这方面资源与运营能力还不太够。”业内人士称。
 
但未来要走向商业化,仍需要大型商业卫星公司、农业公司或者能源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公司有能力消化卫星服务成本,一旦未来形成优势,还可以在国内销售数据,或者做国际性交易。”
 
考虑到碳排放监测的复杂性,业内不得不承认,卫星只是诸多辅助手段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在政府、企业尚未完全认识到卫星监测能力之前,搭建天基系统只是第一步。”
 
“目前用户的需求还没那么细,比如需要每天不断地监测。我们算了一下,天基能达到近70颗碳卫星,大概能实现一两天一次的重访周期。如果时间快的话,明年会有高分辨率的碳卫星发射。”
 
至于业内较为看好的潜在用户——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集团,业内人士坦言,“现在还没打通过,还要边走边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