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和建议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1-12-08 09:45

科学谋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与方案,需要立足可持续发展新阶段,贯彻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产业组合、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布局。
 
 
第一,加快推进制定出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以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为依据,从新能源开发、储能、输送、终端应用等维度出发,分阶段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科技创新支撑方案。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布局,实施清洁低碳技术、全新零碳技术、先进负碳技术的研究计划。着力解决制约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因素,破除新技术融合壁垒,支持绿色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示范工程。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并重,以能源革命为契机,布局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卡脖子问题。坚持市场应用为导向,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改造,支持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第二,强化清洁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市场化应用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围绕构建新能源技术体系,建立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实现光伏、风电、核电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力度,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构建新型安全的清洁电力替代系统。针对高碳排放重点行业,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实现生产工艺的绿色低碳升级。加大CCUS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多场景和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减少能耗。面向资源节约,布局研发碳循环利用技术,开发不同种类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建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减污降碳技术。
 
 
第三,抓住转型关键期,全面统筹不同行业、区域的科技优势,有序实现碳达峰
 
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参与,协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从两个维度进行有序推动碳达峰。时间维度上,推动新能源占比较高的能源生产企业、电力为主要能源的高技术企业、清洁技术占比较高的制造业、终端服务业等有条件的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按照行业类型、规模、技术种类合理规划碳达峰时间表。空间维度上,根据不同区域的能源特点,制定碳达峰技术路线。在能源富集的西北地区,开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开发风光资源率先实现能源清洁化;在水、风、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开发利用;在煤炭消费超过70%的京津冀地区,重点推进减污降碳技术开发应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在能源高度依赖外部输送的长三角地区,利用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海上风电开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60%电力由外部输送的珠三角地区,积极开发海上风电,研发海洋油气资源利用技术。
 
 
第四,加大碳排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力度,结合新兴技术推动电力替代计划
 
“十四五”时期需对已开工建设或投产的相关产业,如钢铁、煤炭、石油加工、水泥等加强技术改进,支持在原料脱碳、工艺技术清洁改造、CCUS加装、全流程节能等环节的科技创新。严格控制增量,淘汰技术落后产能,率先实现高碳排放重点行业的碳达峰目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固定源碳排放进行监测和有效治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活方式,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力改造,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完善以绿氢为核心的生产、存储、运输、应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推进绿氢燃料电池研发,加快商业应用。降低移动源碳排放数量和强度,合理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第五,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效率
 
“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强煤电装机技术改进,新建机组发电效率应达40%以上,同时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排放高的燃煤机组,合理控制煤电总装机量。提升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效率,适当提高天然气在生产生活中的比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速。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加大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光伏和风电的装机容量,提高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占比。按照“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的发展思路,大力提高储能在新能源中的应用,加大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有效解决“弃风、弃光”等问题,通过实施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等技术方案,提高新能源电力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第六,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企业规模、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完善碳税制度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机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等优势推动企业进行清洁技术升级投入,同时降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提高企业减排效果。给予率先实现碳达峰的企业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机制。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以绿色能源、低碳产业、清洁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更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任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来源 | 《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碳达峰中和
 
作者 | 刘仁厚、王革、黄宁、丁明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