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的一些感想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碳交易网2021-10-08 09:28

       9月26~2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多位各部门负责人到会致辞和做报告,多位我国院士和获得外国的院士称号及其他专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会议设了10多个主题,28个分会场、一个女科学家分会场和一个研究生专题会场。会议开得很热烈、积极,来自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积极、认真地做报告和参与讨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听了大会主旨报告和多个分会场的报告,在分会场里做了一个报告,也得到组委会的信任,主持了一个分会场的会议。这里想谈些我的一些想法。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达峰”,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其实是很重的任务。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更早的时间,比我国提前10年这样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我估计他们的部分国家比较容易达得到,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国。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工艺等要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的水平任务确实是相当重的。
 
      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开展工作,一方面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进工艺,减少各类人为排放CO2 的量;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地提高我国范围内的把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CO2 的吸收和固定的能力,才能实现实际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因为,从上世纪的80年代的CO2 量为310ppm ~320ppm 到现在已经达到约410~420ppm 的水平,导致了温室效应的明显加强,全球范围内气温的普遍升高,热浪、暴雨、洪水、干旱、强台风等极端季候现象频繁出现,更为严重的是雪山的雪线上抬,冰川较大面积地融化,造成一些列的严峻问题,含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农作物等减产,沿海人居地理环境的减少或侵蚀等问题。
 
       那么,目前一些学者的评估研究认为,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约37%被植物的光化作用等吸收,约25%被海洋吸收,因此指出约37%的二氧化碳不知到哪里了。而在几个分会场的一些学者的报告里介绍了各国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过去低估了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而实际植物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量近50%,而海洋吸收的量还是近25%,这样约25%的二氧化碳不知到哪里了。
 
       我认为,那人为排放的25%的二氧化碳直接进入了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二氧化碳的量;第二,这部分二氧化碳会有少部分还被一些大地表面的其他一些物质的界面经过物理化学的反应所吸收,比如,对某些物体的酸化的淋溶,风化的作用。但这种反应是很慢的,其量是相当少的。因为,CO2 在大气中相对于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其他气体来说是要稳定的。
 
       而大海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方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大海的海浪等作用,把CO2 部分的吸纳到海水中,然后大部分被海洋中的植物如各类的藻类等的光合作用吸收。因为,如果大海每天都这样吸纳或捕获气态的二氧化碳都与海水结合形成盐酸的话,则大海现在早就是非常酸的了,哪里还能有现在的这些海洋动植物及环境呢?因此,海洋的吸收其实基本还是海洋中的植物吸收为主的。
 
      而当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还是要有一个降下来的过程的,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不仅要各国在碳达峰后加快排放量降下来的速度,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某国人为及其他的行为及理化反应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植物等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而此时,只是实现了不再往大气中净增加二氧化碳量,但原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还是那原来的浓度,比如420ppm则基本不会怎么改的。这样大气的温室效应还是保持那样,只是没有继续加强而已。那么要陆续地恢复大气中二氧化碳量为300~310ppm 的水平(此时的温室效应较小,如在280ppm 时则基本没有多少温室效应),则需要加大地球表面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要素,如加大植树造林,保护好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优化很多植物群落的结构,加大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不仅是茎和根的量,而且要重点重视枝叶体积的量,因为,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数量和面积越多,单位土地面积和时间里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越高;那么,并不是说,固碳量就是以茎和根的重量来计算的,因为,大量的叶片其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把较多的二氧化碳的成分也用于构建其自身的组成结构,即这些很多掉落的叶片就含有其固定的碳,常绿的植物,其每天都掉叶,但总是有新叶来长出,替代了旧叶的作用,看上去是常绿的。那么这些的落叶很多的成分就含了固定的碳。而且,我也在报告中提出,不要去指望大海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能实现把大气中的碳含量降下来的效能,因为,大海或者淡水区域,其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基本是恒定的,即那个百分比值基本是不会怎么改动的。几千年来估计都是基本是那个数量水平,而其他的一些能人为制作设备吸纳二氧化碳的工程也是可以做的,但是确实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成本也要计算好,也要考虑其能耗的过程是否也产生了其本身增加的二氧化碳的问题,可否长期的进行,而且目前所开展的类似工程的数量和吸收碳的量还是很小的,也可以不断探索和鼓励开展。但类似大海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的控制是很难有多少成效的,你不可能往大海里去种植多少的藻类等,而在南方的部分沿海滩涂多种植一些红树林则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要人为地加强碳中和,进而实现碳的净减少的作用,主要要靠上述陆地的加大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和提升各植物群落的结构水平等措施。即当某个或其他的部分的量是基本不能改多少的,而主要依靠的就是那个能发挥主要作用,而且人们能够起到促进和改善作用的部分的贡献。因此,保护森林、爱护树木的每一个枝条和叶片,让有限的山地、城市等区域的面积能构成立体的层次多,种类多,镶嵌性好,叶面积最多,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成了重要的和主要的措施,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好的景观,才能使得大气中有更多的氧气,更多的水蒸气,构建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吸收其他的大气中的污染物,保持水土,形成很好的生态系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