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碳税、碳市场三种方式实现。行政命令,一般是政府通过控制高排放产品的供需来实现减排,通常采用限制新项目核准、限制存量项目产量或要求存量项目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等方式;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主要面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进行征收;碳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简称,指建立在温室气体减排量基础上将排放权作为商品流通的交易市场,采用“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Cap &Trade)”的运作方式,即设定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然后引导边际减排成本不同的各方进行交易,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碳税和碳市场是有效的碳定价工具,能够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相较行政命令而言,效率更高、社会福利损失更少。碳税和碳市场均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具体的碳价,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将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社会成本的一部分实现内部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市场能够控制碳排放量,但存在价格波动;碳税能够控制碳排放成本,但排放量难以直接确定。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和零交易费用的条件下,碳税和碳市场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效果,两者可以相互替代,只要将价格或者排放上限确定在边际减排成本与边际减排收益相等处即可。但现实中上述条件很难满足,因而碳税和碳市场的政策效果并不相同。一般来说,碳市场是基于总量干预的环境经济政策,其实质是控制碳排放量;而碳税是基于价格的干预手段,其实质是控制碳排放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行政命令、碳税、碳市场三种政策工具市场化程度、效率依次升高,但执行难度逐渐变大,因而在不同的减排阶段、面向不同的减排领域可能需要不同的政策工具组合。通过对比三种政策工具的优劣势,我们认为:行政手段适合碳排放较快增长阶段,以规划控制等方式限制新增项目,快速降低新增排放;碳税适合碳排放低速增长或下降阶段,可运用在参与方众多、排放强度较低、边际减排成本相近,而交易成本较高的领域,如建筑、交通部门等;碳市场适合碳排放低速增长或下降阶段,可运用在参与方相对有限、排放强度较高、边际减排成本存在差异、交易成本较低的领域,如电力、工业部门等。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表1:三种减排政策工具对比
资料来源:ICAP,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