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更好参与其中,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考题。
4月10日,2021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
论坛在线上举办,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从四方面分享了他的看法,并提出金融机构要提前防御传统高排放行业风险,在
绿色可持续金融方面抢先布局。
在他看来,金融机构首先要以身作则,从现在做起,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由于金融机构本身
碳排放强度较小,财务成本较低,要实现这一目标对金融部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金融机构要在资产层面实现碳中和。如果气候未来发生变化,包括在碳中和实现进程中,有很多传统的高排放行业将被淘汰,金融机构要提早防御。“如果金融机构注意处置这类金融风险,短期来看好像是件坏事,有受益的资产为什么不要或者降低了,但是中长期来讲,降低了未来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孙明春说。
与此同时,接下来30年,碳中和领域预计会有100万亿到300万亿的投资,金融机构也会有更多的绿色投资机遇,包括绿色贷款、
绿色债券、与绿色科技相关的PE等,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融资层面,金融机构要扮演好金融中介的角色,提前在绿色可持续金融方面布局。
最后,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未来的
碳市场。“我国6月份要推出全国统一的
碳市场,根据目前得到的公开信息,这个市场还是一个以行业为主的碳排放额度市场,金融属性看起来不是太强,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碳市场在短期来讲不见得很多。但是有些地方市场具有一些金融属性,金融机构可以参与,也可涉足
碳期货之类的延伸产品。”孙明春表示,当下来看金融机构能够参与的碳排放市场尚有限,但是放眼全球未来,潜力巨大,抓住机遇,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