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实现“一石三鸟”
“碳中和”一词并不是这两年新出现的,早在15年前就获选《新牛津英语字典》的2006年年度字汇,主要原因在于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2007年10月,欧洲摇滚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一次环保音乐节,活动中推行了折椅环保方法,从而使碳中和让更多的人所熟知,各种团体都尝试推广这个词来指碳减量,推动使用再生能源,以改善因化石燃料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目标是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化石能源,让碳的释放与吸收达到平衡而不再增加。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绿色技术经济的“绿色技术经济政策课题组”组长梁云凤博士向记者指出:“能源环境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资源禀赋、现实国情以及发展阶段使得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只有绿色高质量发展才是破解我国能源环境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碳中和其实也是环境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变不利为有利,将排放的废物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为社会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巨大的碳中和产业,支撑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的绿色复苏。中国的国情跟别的国家不一样,能源环境问题更突出,我们要选择自己的路。”
据统计,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
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已经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约占全球总量的30%,要想减量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把二氧化碳排放高的劣势和压力变成优势和动力。根据2016年4月签署的巴黎协议,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总量要达到550亿吨,按照30%计算,我国到时候每年的碳排放就会达到165亿吨。这跟我国的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有关,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60%左右,燃煤发电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来源,占总量的一半左右,再加上数以千计的钢铁厂、化工厂等,总共占到80%。能源供给制约的要素多,能源生产消费对环境损害大,能源技术总体上仍相对落后。此外,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72%,天然气的依存度是42.1%。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应该是一石三鸟之路。”梁云凤说,“既能解决能源问题,也能解决环境安全问题,还能实现绿色高质量增长。”
206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达到碳达峰,国家很多的高端产业将来是不是要退出,对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梁博士认为,经过科技创新不但没有影响,还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解决了能源,解决了环境安全,还解决了我国绿色增长的新动能问题。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碳中和产业、治碳制能产业,在破解能源困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绿色科技创新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支撑也一定是科技创新。
谈到等离激元碳中和技术,梁云凤博士说道,这个技术完全符合五中全会提出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世界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废为宝,把二氧化碳和废热变成原材料,利用不花钱的太阳能制造出高价值的能源,汽油、柴油、氢能等。等离激元碳中和技术应用广、成本低、效率高,实现了从绿到金的良性循环,可谓是真正的“一石三鸟”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逻辑至关重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