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正式发布!

文章来源:中创碳投北极熊教育碳交易网2021-01-12 17:48

覆盖全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区,涵盖三类院校,四大专业类别,通过配额抽样共收集5481份有效问卷,组建7次访谈小组的《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正式发布!
 
《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聚焦18-24岁的中国大学生青年群体,从气候意识、气候行为和气候教育三个侧面描绘中国青年气候画像,立于国内和国际两个不同维度,思考中国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应有的角色和行动路径。
中国青年的气候画像
#
气候意识
报告显示,青年群体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但尚未能将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社会背景与自己的生活和发展紧密结合,或把气候变化作为一种思考视角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性别议题)联系起来,呈现高关心浅认知的状态。
图片
青年群体认为公众和政府是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关键主体,其中公众被认为是第一主体,总体上认可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政策成效,同时也期待政府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科普教育方面投入更多。
#
气候行为
总体来看,青年群体呈现以个体日常实践为主的特点(较低门槛的志愿活动、线上宣传和捐款等),更多呈现出“从我出发,做好自己”即可的个体意识,较少将自己置身于“青年”的群体想象之中,尚未形成以青年为主体的行动路径、缺乏影响公众的意愿。
图片
青年参与气候变化行动(%)
同时,在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距离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已呈现变革潜力,青年为绿色买单的意愿较为强烈。
图片
青年购买气候友好型产品愿意多支付的价格(%)
“漂绿”是指绿色公关或市场营销团队用作欺骗性宣传报道的一种形式,以此向大众宣称某个组织的目标和政策都是环境友好型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青年越不会容忍“漂绿”行为。
图片
不同年级对“漂绿”行为的不赞同比例(%)
#
气候教育
总体来看,青年参与气候教育的渠道有限,但对气候教育有比较高的期待和参与意愿,希望高校能创新教育方式,更多地开设气候变化和各类学科的交叉课程,采用更多实践类的教育模式。
图片
相关渠道参与度(%)
青年普遍反映,期待看到真实而震撼的气候传播内容。这也为环保机构的传播方向提供了可以从具象视角切入的指引方向,向青年展示气候变化对本土居民产生的影响,以激发青年的共情。
图片
能引起青年群体关注的宣传形式或产品的类型(%)
中国青年的气候坐标
中国青年的气候画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青年在气候变化议题中呈现的基本特征。如果把中国青年置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下,会发现中国青年也存在一些相对的特点。
#
国内视角:公众气候意识先锋
与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于2017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公众调研中的全国公众的数据对比,本次调研中青年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认知程度和关心程度都远高于公众水平。相较于全国公众调研中有7.1%受访者从没听说过气候变化,本次调研中仅有1.1%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非常不了解。
 
在应对气候变化部分,青年认为公众是排在第一位的责任主体,而在全国调研中公众只排在第四位,落后于政府、媒体和环保公益组织,这体现出青年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在2010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0)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2010)关于环保意向性和支付意愿的问题上也得到验证:
图片
为保护环境愿意接受相关做法的意愿程度(%)——68%的青年群体、42.3%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支付更高的价格”;62%的青年群体、33.9%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缴纳更多的税”;57%青年群体、33.9%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降低生活水平”
#
国际视角:低碳生活践行者
作为西方青年的代表之一,瑞典学生格雷塔在2018年发起的气候罢课也曾在国内互联网上引发诸多争议,但可以窥见的是他们采取的是集体行动方式倒逼政府采取更具雄心的气候政策,从而推动全球气候进程。
 
在《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行动力》(简称《绿皮书》)中,青年群体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被分为气候研究者、气候行动者与气候活动家。相较于西方青年激进的“气候活动家”模式,中国青年更多展现出 “气候行动者”模式,通过以校园、社区为背景开展气候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