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张英英 吴可仲2021-01-09 14:16

推动人类发展模式的改变

 
《中国经营报》: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国内外都有哪些深远意义?
 
李俊峰:碳中和将推动人类发展模式的改变,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向绿色低碳;二是推动能源系统的低碳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倡导和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碳中和意味着,能源系统要实现碳中和、工业体系要实现碳中和、交通和建筑等体系也要实现碳中和。其中,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工业体系要实现碳中和也意味着以化石能源支撑的工业体系逐渐被以非化石能源支撑的工业体系所取代。交通和建筑体系也类似,像交通工具可能就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了。这些变化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市进步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深刻改变。
 
《中国经营报》:有观点提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70年,而我国的时间表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时间表内实现碳中和,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挑战吗?
 
李俊峰:当然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是这是一个时代变化问题,不能停留在过去时代看现代。发达国家过去时代还没有提出实现碳中和问题,他们通过使用化石能源实现了现代化,然后实现碳中和,我们则是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通过消费化石能源实现现代化,因为从现在开始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要碳中和了,都要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人类将迎来非化石能源支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中国不能落后于时代,必须迎接挑战和考验,和世界大多数经济体一起,进入碳中和的新时代,这就像5G时代来了,大家一起进入5G时代,是一样的道理。
 
有困难就要直面,关键是否有决心要不要改变的问题。想要改变就能实现碳中和,不想改变就很困难,这甚至比国际承诺更为重要,最重要的是朝着这个方向走。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实现它可以快可以慢,但是不要拒绝它。
 
《中国经营报》:实现碳中和目标,你认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什么?目前国际上有哪些探索的经验可以借鉴?
 
李俊峰:最大的挑战就是社会观念的转变。碳中和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如果积极、主动接受,这也将顺势迎来新的时代;如果不接受或被迫接受,就会陷入被动。例如,汽车要碳中和了,燃油车退出市场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全球都碳中和了,中国不接受碳中和,仍停留在燃油时代,整个产业链配套和生态环境就有问题了。
 
能否跟上时代是一个很大问题。假如中国、欧盟、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碳中和,全球70%以上的经济体也都实现了碳中和,这将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迫使所有的经济、企业必须去改变,不改变就将成为一座孤岛,任何一个企业和国家也不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孤岛。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比如制度、技术、机制和群众参与度。其中,群众参与涉及观念或理念问题,像德国对于电价高低并不太在意,更在意它的低碳化,即使选择略贵的清洁能源电力也会表示支持;像购车有人就选择买电动车,不去买燃油车。这都需要依靠人们自觉性和绿色低碳的意识。
 
《中国经营报》: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调动社会哪些力量共同努力?
 
李俊峰: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所有地方政府、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参与,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碳中和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省份和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会有碳减排指标,甚至落实到每一个人。像垃圾分类一样,逐步落实到每一个小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