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涛:中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评价及“十四五”工作建议

文章来源:绿色论谈毛涛2020-12-10 08:43

中国绿色供应链实践评价

 
经过多年实践,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开展的政策标准制定及试点示范工作,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都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第三方推动,企业参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国模式”。
2.1取得的成绩
 
中国在加强法律政策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协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正向引导,企业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2.1.1 政策实践日益成熟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制修订工作经历了从“分散的法律规定”向“集中的政策推动”的转变,并形成了“法律为保障、政策为引导”的法律政策体系。其中,政策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首先,从政策制定部门看,既有天津市、东莞市等地方政府,也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务院直属部门,还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单独发文,也有多部门联合发文。其次,从政策出台频率看,“十三五”以来,政策制定步伐明显加快,仅2019年就出台了三个分行业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第三,从政策内容看,相关政策明确了重点支持的行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引导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重点工作等。在实践中,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推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有利于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制度环境。
2.1.2 相关标准不断完善
 
通过出台标准,可以为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提供必要的模式参考。2017年发布的《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提供了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本模式。此外,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天津、东莞等地方的探索,以及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践,至少有数十项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涵盖到机械、电子电器、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
2.1.3 多方主体共同推进
 
在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三方机构等都在积极推动,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一是从目的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抑或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实践,其目的都在于引导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都会或多或少地带动相关企业参与。二是从范围看,国家实践往往面向全国;地方实践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第三方实践则类型多样,既有一些面向全国,也有一些面向行业,还有一些立足地方。三是从特点看,国家层面的项目通常会有实施期限要求,也往往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地方实践则结合当地产业实际,从一些易于操作的领域入手,各有特色;第三方实践侧重于提供方向性指引或者探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
2.1.4 企业热情显著提高
 
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范围和程度,决定着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五批绿色制造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18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典型企业,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部分企业也探索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此外,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实施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超过30个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项目得以支持。再者,在地方实践及第三方机构实践中,也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目前至少有数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打造绿色供应链。
2.2 存在的不足
 
在中国供应链制度实践日渐成熟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还没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要问题如下:
2.2.1制度建设不完善
 
从实践看,率先打造绿色供应链的企业主要是在华的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究其原因,大多跨国企业总部所在国的绿色发展立法相对健全,执法和司法严格,特别是形成了基于市场的正向激励机制,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强,企业总部往往会对海外机构提出相关要求。比较而言,虽然部分国内企业已经在打造绿色供应链,但是绝对数量较少,而且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形成法律、政策、标准相配套、相协调的制度体系,还难以有效的激励和指导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绿色供应链标准建设工作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绿色供应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涵盖到主要行业,但是各个行业的特点有所差异,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不尽相同,一些重要行业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还难以有效指导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
2.2.2试点示范不充分
 
当前,国内企业对于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关注度在逐渐提升。此项工作,在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了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但放眼全国,试点示范单位的数量少之又少,有必要深入推进试点示范工作。此外,绿色供应链示范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部分企业虽然完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度设计、平台建设、标准制定等工作,但是由于与链上企业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互动和协同,“采购力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带动供应链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天津、东莞、上海、深圳等地方实践,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模式,但是在推进的力度和企业的参与度上还远远不够,尤其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参与。
2.2.3国际合作不深入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全球主要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虽然部分国外非政府组织、一些跨国企业已经参与了中国绿色供应链实践,在相关项目推动、试点示范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参与全球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的程度不够。虽然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减少关注环境合规之外的其他绿色发展问题,还没有参与到全球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二是标准国际化程度不高。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是标准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制修订、国内国际标准转换、中外标准互认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话语权”;三是国际交流不足。虽然中国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在政府间多双边交流合作中很少提及此话题,也缺少国际项目支持,国外政府、国际组织等对于中国情况了解甚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