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绿色发展路径研究碳交易网2020-11-04 06: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单列“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部分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重要制度建设,并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有了制度保证。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2020年重点工作,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并围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区域布局以及养老、教育、旅游等工作作出一系列周密部署。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如何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想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
(一)绿色产业基本理论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对环境以及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产业”这一概念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1989年加拿大环境部长在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绿色产业计划”,第一次在宏观上把“绿色产业”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随后有12个工业化国家提出了20多项“绿色产业计划”。英国政府定义“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时强调绿色经济的价值在于增长效应在国民经济中的最大化,经济财富能够得到持续的增长,包括低碳发展、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等几个方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是以自然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人类的自身发展。从产业角度来看,此处的绿色产业概念相当于新建的产业体系,增添绿色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布鲁金斯学会定义“清洁经济”,这一概念同美国劳工局使用的概念相同,认为该经济可以在产品与服务中增添环境效益。绿色产业并不是指独立于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也不是单指环保产业,而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要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强调坚定不移贯彻生态文明特别是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绿色产业既是新兴产业,也是传统产业的优化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是很好的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手段,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的重要路径,没有绿色产业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产业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之一。
1.绿色产业概念
绿色产业是在满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有效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论政策要求,符合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基本阶段规律和特征,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合理的资金投入、明显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经济产出和社会贡献,能够与生态环境形成良好互动并可持续发展的所有产业集群体。
2.绿色产业特征
绿色产业具有基础性、渗透性、跨度性、综合交叉性、低碳循环性
、高科技性、强竞争性、正外部性、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
(1)基础性
绿色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活动的所有综合性产业集群,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属于基础产业。
(2) 渗透性
绿色产业不是独立于传统产业系统之外的,而是与传统产业密切联系,并且相互渗透的产业。
(3)跨度性
绿色产业是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等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等全力配合才能发展的产业,是上下、横向等内外跨度联动的产业。
(4)综合交叉性
绿色产业不仅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而且还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系统的特征与功能,属于典型的综合交叉创新型产业。
(5)低碳循环性
绿色产业发展采取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高质量、高收益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从而在产品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实现低碳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6)高科技性
绿色产业发展需要投入高科技,并且高科技和高效益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的发展。
(7)强竞争性
绿色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方面走绿色产品路线吸引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等综合实力也是其他普通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8)正外部性
绿色产业发展改善了社会公共环境,所有社会主体和公众均可以无偿享受到这种福利。因此绿色产业发展不仅使自身受益,还使社会其他主体受益,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9)可持续发展性
绿色产业能够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和环境等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使后人可持续发展。
3.绿色产业分类
依据2019年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七部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绿色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类。
(1)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是从事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装备制造和产业活动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
(2)清洁生产产业
清洁生产产业主要是指从事生产全过程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绿色升级、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使用与危险废物治理、生产过程废气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废渣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内容。
(3)清洁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主要是构建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能源生产体系的装备制造和相关设施建设运营。主要包括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内容。
(4)生态环境产业
生态环境产业主要是服务于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
(5)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主要是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绿色生活水平。主要包括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城镇能源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内容。
(6)绿色服务
绿色服务主要是指为相关绿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咨询服务、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评估审计核查、监测检测、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二)创意产业基本理论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是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如果说工业化现代性意义的创新,主要是心物二元对立的科技意义上的创新;那么信息化后现代性意义上的创新,更多是打破心物二元论后科技与人文结合意义上的创新。信息化后现代性,使传统“创新”概念中隐含的“创意”内涵,越来越被作为创新的主流含义突出起来。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创意更强调创新的人文内涵,创新不光是针对中间生产手段和工具的技术创意,而且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响应;从创新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原生态的创新,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活”的创新。对创新的生命有机性方向的强调,使全球创新潮流,呈现出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创造而不是制造、艺术化而不是工业化,成为创新的新意所在。在工业化现在性条件下,创新对于工业化来说,还只是“用”,而不是“体”。也就是说,创新只是工业化的一种手段,是理性实现自身的手段。在信息化后现代性条件下,创新具有了新的意义,即“体”上的含义:创新本身是目的性的,是生命进化本身。当商业基础从工业化现代性的“物质资本”,转向信息化后现代性的“知识”后,经济范畴的基础就从“理性”转向了“艺术”。理性范畴内物性的创新,就必然转向“艺术”范畴内生命性的创新。艺术在这里,更多代表着人的精神本身。这就是“创意”问题的根子。
创意产业实际上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产业,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产业;从以理性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公共知识[即物化知识])为基础的产业,转向以活性资本(包括知本[即个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的产业;从以机械组织和制序为基础的产业,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产业。创意从本质上说,是感性生产,它之日渐重要,是对作为理性代名词的生产本身的一个扬弃。创意作为与理性生产相对的感性生产,越来越从分工异化的精英创意,转向全面发展的草根创意;从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意转向生活方式主导的创意;从理性的机械工程行为转向演进的生物进化行为。这就从整体上超越了工业化现代性的创新境界。
1.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通过人文、艺术和科技的手段,从个人的知识、智慧、感知力、创造力、文化力技能和天赋中获取高附加值型、高整合型和知识密集型发展动力的企业,和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产品和服务以及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从而能满足人类理性需要和感性需要的产业。
2.创意产业特征
创意产业具有创造性、智力人文性、集成性、强渗透性、高附加值性、美的感知性、绿色环保性等特征。
(1)创造性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产业发展实践。创意产品和服务基于创造性,要经常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满足消费者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需求。
(2)智力人文性
创意是人本价值导向的创新,是创新内涵的人文化。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智力人文性的利益最大化,从效率优先到价值优先。创意的智力人文性在于,由于价值的非异化特性,引起生产及组织的有机的、复归的特性,创意越来越成为创新的内在活力源泉所在。
(3)集成性
创意产业是知识、文化、艺术和科技相互交融和发展的产物。创意产品和服务也是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知识、文化、艺术和技术相互交融和集成创新的产物。
(4)强渗透性
创意产业是可以渗透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全产业链的产业,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
(5)高附加值性
创意产业依托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创新环节,处于价值链高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以创新为核心,推崇个人创造力,把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转化成产品,将具体的,原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转化成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新的经济价值。
(6)美的感知性
创意产业就是依托科技、文化和艺术等融合发展的创意,对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外观和差强人意消费感受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意的转型升级,从而不仅让消费者实现产品和服务基本功能,同时还为消费者带来舒适自在和美的感知体验。感知文明,基于美的感知性,创意产业是实现人类感知文明的基础。
(7)绿色环保性
创意产业是相对消耗资源比较少,对环境污染破坏也比较小的产业,所以创意产业具有绿色环保性。
3.创意产业分类
创意产业门类多,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和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理论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2020)》等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持续快于总体经济增速水平。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6年和2017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40%以上。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进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战略一般是总的制胜概念,战术是具体的方法。战略性是在总体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有战略性意义就是对总体有关键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新兴是刚刚兴起、正在流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科技性、节能环保性、综合效益性、导向性、新兴性、可持续发展性、动态性等特征。
(1)全局性
全局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自身对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而且对经济发展中的其他行业也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科技性
 
科技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技术高新和高附加值等特性。
 
(3)节能环保性
节能环保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物质资源消耗少,能耗少,减排少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特性。
(4)综合效益性
综合效益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金和技术投入少,经济产出高,社会贡献大和综合经效益好等特性。
(5)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资金投资投放,人才聚集,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信号作用。
(6)新兴性
 
新兴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刚刚崛起,正在流行和比较时尚的特性。
 
(7)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8)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不断变化和积极发展的特性。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九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加快建设宽带、数字、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4)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分、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生物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医药(服务产业)、生物农业(资源产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以及生物工业(生物制造产业),微生物工业为最早的生物工业。生物产业就是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5)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6)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7)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主要从事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装备制造和产业活动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8)数字创意产业
数字创意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以实体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不同,数字创意是以CG(Computer Graphics)等现代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工具,强调依靠团队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内容开发、视觉设计、策划和创意服务等。目前数字创意产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展领域、虚拟现实领域等、产品可视化领域。
(9)相关服务业
相关服务业是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咨询服务、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评估审计核查、监测检测、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二、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通常指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特征是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数据精确、营商环境优化、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绿色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必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企业自身的产品、技术、市场和企业规模等实际情况来展开,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和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效益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一)成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企业决策能力是企业发展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成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为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建议公司最高领导人任小组组长,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等相关领导为小组成员。
(二)成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智库
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智库是企业智力保障和人才教育培养的组织平台。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成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智库,为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教育培养。建议成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智库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智库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由国内外德高望重的相关领导专家组成,组建智库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过程也是企业品牌创造、业务开拓、盈利创收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公司最高领导人任智库执行委员会主任,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等相关领导加入到智库执行委员会。
(三)提高企业相关文化理念和完善企业相关制度
理念引领行动,制度规范行动。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充分发挥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作用和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智库的理论政策法律等研究作用,定期和非定期相结合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学习梳理相关理论政策法律文件,提高企业相关文化理念和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同时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提供绿色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和服务
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是企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完善生产工艺为市场发展提供绿色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同时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五)创新市场盈利模式,优化资产结构和创新金融发展模式
创新市场盈利模式,优化资产结构和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是企业健康可持续重要动力。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在企业为市场提供绿色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系统全面研究相关市场体系和企业财税管理制度,创新市场盈利模式,优化资产结构和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最大化提高企业持续创收能力,同时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六)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园区
产学研协同统筹,上下游产业链完备,创建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和园区,走“产城融合”,“产业和庄园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七)融入国内外发展新格局
从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融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中,战略设计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介绍:臧红印,笔名臧鸿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特聘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长导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业务领域专家,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招商顾问,北京方利律师事务所顾问, 新时代基层党建智库专家委员会研究员、专家,国商联盟(北京)经济学研究院院委会常务委员兼任河北分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绿色产业以及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政策、法律、市场和技术成果转化等研究工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