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世界石化能源消费1/4 中国减碳硬指标下能源行业如何转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徐超2020-10-19 08:35

不久前,中国设立了减碳硬指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此,多位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10月17日在温州举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未来能源论坛”上,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外青年科学家在内的众多能源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共同探讨了世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可持续发展议题,探索未来能源发展新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表示,未来能源领域是世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和各国都需要进一步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合作。
 
中国占世界石化能源消费1/4
 
一百多年来,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表示,中国现在占世界化石能源整个能源消费四分之一。“2018年、2019年(全球)总共也就200亿吨标准煤,化学能源占到84.7%,我们国家是85.6%,高了不到1个百分点。”汤广福表示,我国整个化石能源的消费是47亿吨,接近全世界四分之一。煤炭消耗占60%,能源结构极不合理,所以转型首先是调结构。
 
在中国提出减碳硬指标后,多位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近3年,中国新能源投资约占世界的70%。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了21.7%,成为第二大电源,2019年年发电量6295亿千瓦时,利用率达到96.8%。“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全国主要高速公路的城际快充网络,电动汽车保有量突辆,破310万利用数字技术,建成智慧车联网平台,注册用户389万个、接入充电桩75万台,为实现有序、互动、便捷和安全高效充电提供了技术支撑。”舒印彪说。
 
从能源论坛上透露出的信息,在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间,全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3.3%提高到1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17.3%提高到19.4%。
 
专家支招能源开发利用转型
 
对于人类未来的能源转型目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龚克介绍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 “第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确保人人能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针对未来,电力系统如何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探讨,汤广福认为,中国首先应加强灵活电源建设,支撑新能源发展,尤其是鼓励发展天燃气。“我们国家灵活发电的天燃气只有3.5%,在今后10-2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天燃气发电的灵活电源不增加,我们的转型是转不过去的。”汤广福认为,还要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增加电网灵活性;增加多种储能综合应用,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以及加强信息物理融合,促进源网荷互动。“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能电网技术,还要让家庭能参与进去,家庭能够买清洁电来支持能源转型。”
 
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更离不开充满激情、怀抱梦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战略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莹,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气计算机和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阿纳米特拉·巴尔等围绕“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及工程应用”、“应对未来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展开探讨。
 
汤广福认为,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多做创新,必须承载电力流的智能电网与承载信息流的互联网相辅相成,才能使电网的运行和业务能力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整个转型转得过去,让习总书记的承诺能够兑现,让老百姓能够放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