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排放亟需政府监管,2050涨幅或达一半

文章来源:海洋能源与工程碳交易网2020-08-22 09:31

国际海事组织(IMO)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显示,尽管航运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由于运输需求的上涨,到2050年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将可能比2018年增加50%。
 
这项研究由IMO委托CE Delft主导,由来自四大洲的十家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新冠疫情可能将导致2020年排放下降,但并不会对未来几十年的预测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研究显示,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2年的9.77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10.76亿吨,增长9.6%。
 
全球人为排放中,航运排放在所占份额已从2012年的2.76%上升到2018年的2.89%。
 
在此期间,航运业的碳强度改善了约11%,但业务量的增长大于效率的提升。
 
与IMO第三次温室气体研究一致,按全球变暖水平100年计算,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船舶所产生长期影响的主要来源,占国际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二氧化碳当量)的98%,或91%(将黑碳计算在内)。
 
在对气候的影响方面,黑碳被认为是第二大排放物。
 
到2050年,甲烷排放量呈现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增幅为151%,远远超过了LNG作为航运燃料的使用。这是由于甲烷逃逸量高的机械的使用增加(双燃料往复式发动机的使用增加)。
 
UMAS补充道:“鉴于黑碳和甲烷对气候的重要影响,当前政策并没有出台相应规范是一个主要漏洞和缺陷。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对航运业的黑碳或甲烷排放进行监管。”
 
CE Delft项目经理Jasper Faber指出:“该报告将为IMO协商解决航运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措施提供事实依据。它对以往温室气体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进一步做出了改进。”
 
UMAS仓储工作负责人Elena Hauerhof表示,这项研究首次使用了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完全一致的方法来估算国际航运排放量。
 
UMAS指出,通过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出,30%的航运排放总量应直接由国家政府负责,这是先前估算的两倍。
 
在10.56亿吨船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人为排放总量的2.9%)中,3.16亿吨属于国家排放责任范畴。
 
根据IPCC的指导方针,IMO只负责船舶在两国之间航行时产生的船舶排放。
 
当任何船舶在同一个国家的两个港口之间航行时,排放量由该国负责,应在该国的排放清单和承诺范围内进行核算和管理,并包含在该国按照《巴黎协定》的承诺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报告中。
 
研究报告称,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对其航运排放量进行了如此详细的调查,因此IMO不得不做出简化的估算。这些估算结果被证明低估了国内航运的排放量水平,而这些排放量属于各国政府管理的责任范畴。
 
报告作者之一、UMAS总监Tristan Smith指出:“正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而事实证明这是航运业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大多数国家(包括英国)仍在错误地计算航运排放量,例如根据向航运出售的燃料计算,而不是根据实际的航程和活动计算。” 
 
 “很少有国家使用与IPCC一致的方法,或将航运纳入其国家数据中心。在这一方面,许多政府往往评估不力,审查不足,并经常忽视。由于统计工作的错误,导致国家不断低估其在航运减排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希望这项研究能够鼓励各国重新审视航运排放,并将其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政策和措施中。”
 
这项研究表明,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明确政策,使航运业加快摆脱使用化石燃料的状态。
 
Hauerhof补充道:“这项研究还显著提高了任何船舶基于AIS的估算的准确性,并对超过9000艘船舶的燃耗和欧盟MRV中其他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验证。”. 
 
除IMO温室气体研究外,该报告还根据IMO最初的温室气体排放战略对国际航运的碳强度以及船舶黑碳排放量进行了调查。
 
该研究还揭示了IMO制订的降低40%碳强度这一目标的缺陷:在2018年该目标被采纳之前,航运业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的四分之三。
 
UMAS表示,IMO迫切需要重新考虑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绝对减少比例,以及届时全球船队需要处于何种准备状态,并其纳入法规,这些法规需要能够立即实施,迅速降低碳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T&E航运项目经理Faïg Abbasov指出:“航运业的碳污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不采取实际行动,到2050年可能将上涨50%。” 
 
 “当前,欧盟需要推进航运的排放交易计划,同时也要迅速采纳欧洲议会所要求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标准的制订将推动欧洲航运业脱碳所需的氢能和氨能得发展。”
 
此外,船队的碳强度趋势仍由运营因素主导。
 
与其将排放控制政策的重心放在技术效率上,不如放在运营效率上,从而获得成本效益和效果。
 
因此,这项研究呼吁对国内和国际航运业采取严格的碳排放强度管制措施。
 
否则,航运业将面临风险,受市场趋势影响,近期运营和速度趋势朝着低碳化发展,而一旦市场趋势逆转,则航运排放量可能会迅速增加。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