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在我国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绿色可持续修复运动引起了各国政府环保部门、修复从业者、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可持续修复旨在避免“过度修复”,减少二次影响。近两年,绿色可持续修复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3月,环保产业协会启动了《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则》的标准制定工作,旨在为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提供指导框架;2017年6月,“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
北京召开并签署《推动绿色可持续性修复的倡议书》;2017年10月,中国可持续修复
论坛(Su RF-China)成立。与此同时,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包括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框架研究、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二次影响评估、不同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比较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随着修复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未来绿色可持续修复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应用会持续增长。
然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还存在很多挑战,可持续性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可持续性评价是实施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核心环节,可持续性评价分为两种:前瞻性的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回顾性的可持续性评价。前瞻性的可持续性评价可以为修复的规划、设计、实施和场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回顾性的可持续性评价可以界定修复工程是否“绿色与可持续”。修复的可持续性是具体和相对的。比如,我们无法脱离具体的场地条件、修复目标等前提来比较两种修复技术哪种更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只有当存在多种可行的修复方案时,我们才能判断哪种修复方案更加可持续。
不同于风险评价,修复的可持续性评价是多目标性的,即具有“三重底线”原则: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平衡。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很多,包括指标评价法、过程评价法、以及综合评价法。多标准分析评价(Multi-criteria analysis, MCA)是典型的指标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对环境、社会、经济各项指标的分析,对修复的总体可持续性及其趋势做出判断。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是典型的过程评价方法,注重于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的输入和输出,即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影响(主要是环境方面)。在美国,LCA是修复领域研究者们使用最广的可持续性评价工具。而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MCA。过去十多年,各国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都陆续发布了各种污染场地修复的可持续性评价导则、技术指南以及工具软件,为修复决策提供支撑。下表列出了各国现有的污染场地修复可持续性评价指南中典型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可以看出,这些指标涵盖了污染场地修复的各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