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难道没有第三条技术路线图吗?

文章来源:宏春观察碳交易网2020-06-03 09:37

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在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换言之,气温升高是人为活动影响的结果还是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在科学上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证明;这就是说,气候变化是一个发展议题,是一个全球政治、地缘政治议题。
 
与此相对应,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舞台上,会议代表的类型众多,有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儿童……不一而足。

不像我国主要是科学家和管理者。
 
最早听说气候变化这一事情,据说是美国东西方中心的人因为前苏联已经解体,没有议题做了需要列一个议题再做研究。
 
这一说法,可能并不一定被现在我国参与气候变化研究的人(管理者或专家)所熟知或承认,甚至有人认为西方人说的就是真理(当然,不会有人说西方人放屁也是香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原国家环保局张坤民副局长曾说过,最早提出气候变化应对的口号是“无悔行动”,意思是全球气候万一真的升温了,海平面真的上升了,人类再后悔没有事先做好应对打算就来不及了,因此要尽早采取行动。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路线有两条:减缓、适应;这是非常必要的,我国专家参加气候变化的报告编写、审议,也是顺着人家的思路,修改些表述、增加些句子,大多属于修修补补的工作。
 
从减缓的方面看,重点是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汇的人为干预手段。
 
在如下领域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可持续交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管理(LULUCF)。
 
适应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发展政策、规划、计划、项目和行动中促进迅捷和长期的适应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个人以为,这是不够的!
 
中国应当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仅仅是跟着西方国家的主张“跑”,毕竟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应对理念也应有所区别,应当提出自己的东西。
 
中国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利用”的技术路线图: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富碳农业、林业,改变传统高碳能源的技术路线,发展高碳材料。
 
总体思路是:以用为主!也就是利用好自然循环中的碳,尽可能减慢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其中的道理在于:利用自然造福人类!
 
富碳农业,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富集生产碳肥并用于农业生产,以“疏”代“堵”,可以实现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必要食品供应的多赢。
 
类似地,在荒漠化或沙化土地种植能源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能提高荒漠化地区的地表植被覆盖率。鄂尔多斯的一家企业探索出创新性利用二氧化碳的途径。由植物生长期所决定,这些植物几年后需要砍伐,砍伐下来的干物质用于生物质发电,烟囱排放的废气收集起来并净化通入水池用于螺旋藻养殖,形成荒漠化土地绿化-生物质发电-螺旋藻生产模式,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还增加了人类需要的营养品螺旋藻供给。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在荒漠化地区发展光伏+荒漠化防治的思路,荒漠化,不仅可以在北方地区,也可能在盐碱化地区,因而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同样,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不仅仅只有控煤、减煤一条道,也可以通过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降低的目的。
 
中央层面有人要调整产业结构,并再三强调不搞“一刀切”,但地方就有人敢在老百姓的灶台上贴封条,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容易执行、也自认为是可以欺负的最弱对象;
 
有人要求“煤改气”,不仅导致进口天然气价格大涨,国外还扬言不能给我们保证供应,我们主动把“脖子”送到人家“绳索”里,而且还出现了老百姓“改了用不起”“改了不敢用”的情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图呢?
 
例如,倪维斗院士等提出了火电的多联产、能化共轨等理念。
 
山大专家提出了将化石能源转化为生成热较大的二氧化碳固定产品(C3H3N3O3),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剩余氢作为能源利用。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仅仅是论文发表的事情,更是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证明,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天人合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表明,我们有着生态文化“共同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爱护地球,建设人类生态文明,呼吁我们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应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思想理念,构建起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行动方案,并从中国实际出发,为世界的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爬!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