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10,000年里,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与适宜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可能遇到的天气条件也在发生着变化,气象学家分析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天气条件的改变或许会对人类社会文明造成巨大的影响。
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角度来讲,人类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的厚重皮毛,而且人类的体温也是恒定的,通常情况下,内在温度会维持在37℃左右,当然人类也是内温动物的典型代表,内温动物(也称恒温动物)一般是指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自行调节体温的动物;而与之相对的是外温动物(也称变温动物)由于缺乏体温调节中枢,无法自行调节体温,因此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有明显改变的动物。
对于人类(内温动物)来讲,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其内在变化是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血液量增加,加速体热在体表散失,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其内在变化是皮肤的血管会收缩,使血液量减少,抑制体热在体表散失的速度。虽然我们的身体能够很好地应对温度的调节,但是炎热的天气已经逐渐开始限制我们工作和保持健康的能力,实际上是我们的生理特征限制了我们可以应对热量和湿度范围。
通常情况下,天气预报中所展示的温度称之为干球温度,干球温度是指在不受辐射(通常来自太阳)及水分影响的情况下,测温计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所测量到的温度。一旦干球温度上升至35°C以上,人体就必须依靠排汗来散热。相对干球温度来说,湿球温度是指对一块空气进行加湿,当其饱和(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达到的温度,而湿球温度是一种测量值,它通常会远低于干球温度,一旦湿球温度超过35°C,空气就会变得闷热潮湿,以至于即使排汗也无法将自身的体温降低到安全水平线上,如果身体持续暴露于该阈值以上,其后果则可能会因过热而死亡。
也许湿球温度为35°C这个上限,你听起来会觉得没什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英国在2019年7月以创纪录的38.7°C的干球温度持续闷热时,剑桥的湿球温度却不超过24°C,2015年卡拉奇的杀手级热浪中,湿球温度仍保持在30°C以下,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气象学组织的最近研究表明,摄氏35度的湿球温度极限越来越近,在地球上那些最热和最潮湿的区域,安全阈值范围一直在缩小中。
目前为止,世界上那些闷热潮湿严重地区的人们习惯于躲在空调房中来散热,但是依靠人工冷却来应对温度不断增长的天气变化将会使能源需求超负荷运转,并可能会令更多人面临停电的风险,而且对于人群中那些条件不允许的人们以及那些需要在野外作业的人们来讲显然是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为了避免高温天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唯一的方法就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地降低,同时我们还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鼓励简单的行为改变(例如减少炎热天气时的户外活动)和在极端高温时加强天气应急预警的办法,这些将有助于为抵御地球气候变化赢得时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