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与中国“脱钩”不能重振美国影响力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碳交易网2020-05-06 09:58

  美国《华盛顿季刊》近日刊登一篇题为《如何看待有可能出现的与中国脱钩》的文章称,急不可耐的脱钩将导致双输,中国既是美国最重要的挑战者,也是美国最必要的伙伴,这种二元性使两国之间必然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文章摘编如下:
 
  特朗普政府已经正式阐明美国与日俱增的焦虑,放弃了历经八届政府指导美国政策约40年的“既接触又遏制”框架。从断定中国的技术进步危及美国的安全出发,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单边行动的战略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在评估政府的加征关税举措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查德·鲍恩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道格拉斯·欧文得出结论:“这不是那种帮助国内产业对抗进口商品的保护主义。其宗旨远远更广,意义更重大,那就是让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脱钩。这种脱钩将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历史性碎裂。”
 
  视中国为“像样的对手”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结束,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回应对现行秩序发起正面进攻的修正主义者——日本、纳粹德国和苏联。
 
  在过去20年里,美国发生战略漂移,针对一个适应性极强的恐怖主义威胁展开日益扩大的行动,在印太地区战略演变中发挥的作用则远远小于其国家利益的要求。不仅如此,它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干预均以失败告终。这种状况引发人们对传统战略支柱的怀念不足为奇。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贾南·加内什的结论是:“国际对手的缺失对美国国内政治来说是一场灾难,中国这个新对手的出现或许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福音。至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第一次面临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挑战,这种挑战能让国内对立情绪即便不显得毫无道理也显得并不重要。”中国的复兴确实似乎给了美国一个大好机会来恢复其熟悉的定位,那就是对抗最重要挑战者。
 
  中国对例外论的看法在诸多核心方面与美国截然不同,它正在全球范围发挥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并且越来越直言不讳地批评战后秩序的规范性和制度性条令。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去年曾表示,他听到的议论中充斥着这种判断:“苏联的消失留下了一个大洞。‘反恐战争’不足以取代。但中国符合所有标准。对美国来说,它大概正是许多人需要的意识形态、军事和经济敌人。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对手。”
 
  但事实也许会证明,中国并不是现成的凝聚催化剂。
 
  美国高估对华影响力
 
  说到中国对美国构成的竞争性挑战,不仅国家安全机构、商界和公众之间看法不一,而且每个选民群体内部也众说纷纭。举例来说,虽然许多知名政府官员声称中国谋求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卓越超群的大国,但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设法遏制中国。胡佛研究所的埃米·泽加特解释说:“当今中美较量的主要特点不是被铁幕分隔开来,而是在全球资本市场和供应链相互纠缠。事实可能会证明,即便美国和中国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努力,全面脱钩也无法达成。”
 
  不管在心理上多么难以接受,美国必须接受现实:它无法通过到处施加影响力来防止这种影响力相对减弱。
 
  另一方面,如果它能利用那种焦虑来振兴美国经济和恢复美国召集同盟来应对全球紧迫挑战的能力,那么,事实会证明,同样的情绪也可促进自我振兴。与中国较量的必要性不应左右美国的外交政策,而应被纳入更广泛的积极议程中。
 
  简言之,美国对中国的单方面经济影响力恐怕没有它自以为是的那么大,中等国家可能会继续兼顾它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美中两国之间权力转移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复兴未必会像苏联那样使美国迅速动员起来。
 
  中国势必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必须尽力挽回并保持最低限度的合作。“对华强硬”指令在情感上令人满意但在战略上并不充分,不能胜任如此重大而复杂的任务。
 
  急不可耐脱钩将双输
 
  归根结底,只有专注于重振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削弱中国的竞争力,美国才能确凿可信地向中等强国表明,它拥有更持久的影响力。这里有必要重申前面说过的一点:虽然中国的复兴未必能像华盛顿或许希望的那样推动美国振兴,但毋庸置疑,这种现象有可能起到催化作用,取决于深谋远虑的政策。
 
  美国的竞争力不应也不必完全、甚或哪怕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的决策。不管美中合作多么让人烦恼和迟疑,若没有一点点这样的合作,世界就几乎没有希望减缓气候变化、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或防止出现大流行病。
 
  中国既是美国最重要的挑战者,也是美国最必要的伙伴,这种二元性使两国之间必然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当然,减少一些纠缠是恰当的。笼统的、急不可耐的脱钩可能会对中国有利而危害必要的双边合作。
 
  布鲁金斯学会的林赛·福特规劝美国及其盟友“仔细想想它们将来面对一个能力更强、与之相互依存度降低的竞争对手时没有多少筹码可用的风险”,如前所述,这个竞争对手适应美国所施加压力的速度超出了许多观察人士的预料。不管华盛顿最终采取什么样的对华策略,它都应当来源于循序渐进的调整,而非一时冲动的改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