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碳中和机制,创新消纳实现生态有价
据了解,成都市发布的《实施意见》,聚焦方法学和标准制定、公众低碳场景拓展、减排项目开发消纳、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减排量交易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共25项具体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公正、广泛惠民”原则,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围绕“一年出亮点、两年显特色、三年成品牌”的目标,着力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将“碳惠天府”打造为成都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名片,力争成为碳普惠机制建设的新样板。
“‘碳惠天府’机制融入了大量‘成都元素’,紧扣‘三城三都’的品牌塑造,通过建立评价标准,重点引导餐饮、商超、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酒店、绿色旅游饭店开展碳中和,赋予公众在相关场景消费行为的低碳属性,同时,将引导绿色低碳办会,建立大型活动碳中和机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它突出了成都公园城市的价值转换,通过制定减排项目方法学,重点引导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湖泊湿地等重点生态工程
碳汇的开发,通过创新消纳方式,以碳的属性推动环境资源向资产转变,实现生态有价。
记者了解到,基于“碳惠天府”机制的普惠特点,以及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规律和运营模式,将依托成都产业集团建设运营“碳惠天府”公益性平台,通过培育商业联盟、迭代优化运营内容、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使普惠机制更具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