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关系的新认知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吴建国,翟盘茂2020-01-14 11:0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9.196
吴建国, 翟盘茂. 关于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关系的新认知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1): 28-36
 
Wu J G, Zhai P M. New understanding on climat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0, 16 (1): 28-36
 
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区(这些区域统称为旱地,drylands)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这种退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2019年8月7日,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获得通过,报告第3章为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01
主要结论
 
(1)全球变暖导致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带发生变化,包括干旱气候带的扩大和极地气候带的收缩。
 
(2)气候变化和自然变率及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存在时空差异。
 
(3)气候变化将加剧一些荒漠化的进程。
 
(4)预估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使荒漠化风险增加,亚洲和非洲将最易受到荒漠化加剧的影响。
 
(5)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无论是单独还是共同作用,都将使旱地生态系统服务减少,危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包括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6)荒漠化已使农业生产力和收入降低,并导致一些旱地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7)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叠加增加了土地的压力,这将限制并降低旱地人口的适应能力。
 
(8)荒漠化通过一些机制加剧了气候变化,例如植被覆盖、沙尘气溶胶和温室气体通量变化。
 
(9)防治荒漠化的许多活动可以增加植被与土壤中碳储量,并能促进气候变化适应、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0)在牧场、农田和森林中采取促进土地退化中立的措施(包括避免、减少和逆转土地退化),将有助于消除贫困和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防治荒漠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11)利用土著和地方传统知识通常有助于增强抵御气候变化和防治荒漠化的能力。
 
(12)加强采用可持续土地管理有助于解决荒漠化问题,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为旱地人口减贫和粮食安全带来协同效益。
 
(13)在防治荒漠化和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对出现的适应限制(limits to adaptation)和潜在的适应不良(maladaptation)现象还缺乏认识。
 
(14)对提高能力、提供更多气候服务的投资,包括建立地方预警系统、扩大遥感技术使用的投资,都是高回报的投资,能够实现有效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效果,并有助于解决荒漠化的问题。
 
 
 
02
主要创新点
 
 
(1)在对旱区和荒漠化范围的评估中,指出传统干燥度方法没有考虑CO2对植物气孔蒸散影响的肥效作用。
 
(2)对影响荒漠化的因素与过程评估中,除了对土壤风蚀、水蚀、盐渍化因素与过程进行了评估外,还指出灌木入侵、野火也是影响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与过程,并且明确气候变化加速土壤风蚀、水蚀和盐渍化过程而影响荒漠化。
 
(3)在对荒漠化状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归因评估中,指出由于植物生长变化比降雨量变化慢,并且植物生长可能对较长时期的降雨更敏感,且不同类型植被对降雨变化响应不同,以专家知识、卫星遥感技术、雨利用效率变化法、残差趋势法、时间序列分割-RESTREND方法和生态系统模型模拟方法,进行荒漠化变化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从荒漠化引起植被、沙尘气溶胶、表面反照率和温室气体通量变化方面,评估了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反馈作用。
 
(5)在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化对旱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影响中,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机质分解、沙尘暴对反照率和水的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碳汇、土壤侵蚀,以及食品和饲料生产、牲畜疾病、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评估发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化将使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使动植物分布、栖息地等受到威胁。
 
(6)在评估未来气候变化荒漠化及其影响与风险方面,指出一些区域干旱指数将下降,但CO2浓度变化中计算潜在蒸散量需要谨慎。
 
(7)在评估应对荒漠化措施方面,除评估综合农业-水-土壤管理、牧草地和火管理、沙丘和风沙控制、盐碱化治理和造林措施外,还评估了清除灌木这一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评估这些措施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效果。
 
 
03
对我国的启示
 
 
(1)改进我国干旱区和荒漠化范围确定方法,准确划分我国旱地区域和荒漠化范围。
 
(2)重视气候变化下植物入侵对荒漠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共同影响的研究。
 
(3)改进我国荒漠化变化驱动因素的归因方法,提高荒漠化变化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归因分析的准确性。
 
(4)全面认识我国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反馈作用,包括分析荒漠生态系统变化、沙尘暴、植被变化和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影响过程。
 
(5)加强分析气候变化下荒漠化对我国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6)加强分析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以及未来荒漠化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
 
(7)系统评估我国应对荒漠化技术和政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系,把荒漠化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促进荒漠化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双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