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女性应发挥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张艳艳 罗文胜2019-12-05 10:46

近日,“气候变化视野下的妇女发展、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食物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百余名来自国内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代表参会,探讨了如何在整全视角下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跨界和多层次合作,发挥妇女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障可持续食物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快合作创新和政策推动。
11月21日至23日,“气候变化视野下的妇女发展、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食物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和联合国妇女署共同主办。百余名来自国内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代表参会,探讨了如何在整全视角下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跨界和多层次合作,发挥妇女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障可持续食物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快合作创新和政策推动。
推动女性参与气候变化应对
推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食物体系领域的性别平等,应通过政府和科研机构等多部门、多学科合作,激发农村妇女内生动力。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从全球视野出发,介绍了“丝路环境”专项环境-经济脆弱区可持续生计与绿色发展策略子课题,通过识别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对贫困与可持续生计发展的作用机理,探索可行策略和政策措施。她分享了在三大生态脆弱区进行的基于社区和农户的试点探索工作,并强调农村妇女在其中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妇女署在青海省所做的农村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赋权项目调查发现,鼓励妇女参与决策,不仅有利于妇女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建立并发展气候适应型家庭、社区乃至农业。据此,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Smriti Aryal)呼吁,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加强政策支持和联合行动来实现妇女赋权,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食物系统中认可农村妇女角色和贡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艾瑞尔·萨勒(Ariel Salleh)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反思妇女在社会中如何发挥其生产与再生产作用,她从性别角度切入,主张尊重自然,经济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服务人类的生活。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宋一青提出,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自然、食物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女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认可妇女的角色和贡献,支持她们的多重角色。
社区的传统知识和女性力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侯晓婷分享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建立以自然为基础的具有恢复力的食物系统的经验,她梳理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相关的政策和经验,并以12个国家的案例证明EbA的成效与影响。
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户的传统知识,是科学家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永平以蔓菁为例讲述种子的故事。他认为包括种子在内的作物遗传资源是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选育新品种的重要资源。
将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相结合
不断变动的气候条件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除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社区和农民的传统知识也应该得到认可,农村女性维系传统农业和食物系统所积累的经验应得到政策层面的重视。
中国农科院许吟隆研究员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土壤、水文和农业生态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作用机制和解决方案中缺少具体的“路线图”,亟需加强有关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适应性。
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尚达·古荣(Chanda Gurung)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了喜马拉雅山地地区性别结构的新变化,很多农村女性进入非农领域就业,需要在能力建设、政策等层面为她们提供服务,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尼泊尔LI-BIRD主任巴拉莱姆·塔帕(Balaram Tarpa)分享了一个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成功案例,他们组织农村女性在实地游学过程中共同讨论和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实现生计发展和村落振兴的综合目标,女性的领导意识和决策能力因此获得提升。
意大利育种家 斯泰芬尼亚·格兰朵(Stefania Grandof)谈到,多样化和具备适应性的种子选育方法是解决当前食物体系中环境恶化和营养恶化的重要方法,参与式育种和进化育种所采用的参与式工具本身具备性别敏感性,可以让更多农村女性参与进来。
农村发展专家吉吉·马尼凯德(Gigi Manicad)认为发挥多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和互补非常重要,要构建一个多元利益群体协作创新的机制,必须尊重农民的知识并向农民学习,政策方面应该具备性别敏感性,注意倾听妇女们的建议。
云南哈尼族人通过留种换种的传统习俗保育了多样的水稻农家种和传统的农耕知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库”。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王云月介绍了科学研究和传统知识相结合保护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传统水稻品种的案例。
传承生态文化知识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文化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女性在保护和传承生态文化知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指出,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干预,应唤起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继而利用本土资源寻求自我发展之路。
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琼认为,农村妇女可能成为乡村振兴中潜在的内生力量,主体性缺失是导致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通过个人能力提升和妇女组织起来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机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秘鲁安第斯协会项目主任亚历杭德罗·阿古梅多(Alejandro Argumedo)介绍安第斯山的生物文化遗产案例,强调妇女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克莱斯泰娜·斯韦德斯卡(Krystyna Swiderska)以四个国家的案例展示了妇女在乡土食物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通过生物文化遗产地来强化乡土食物体系。
来自青海、河北、内蒙古和云南12个村庄的妇女代表纷纷上台,分享了各自社区在农家品种保育、生态农业、传统文化、手工艺品与食物、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请现场专家支招儿。
认可社区的本土知识和传统智慧,对于树立农户自信心非常重要。中国的生态农业在理念传播、行动推进和政策扶持等层面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骆世明分享了“生态水稻生产中的生物多样性利用”,他指出生物多样性原则被广泛应用于景观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田间生产,地方实践和智慧正被重新挖掘和利用。
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从生产者与消费者两个维度进行考量,种子意识逐步觉醒。中国社会生态农业联盟石嫣呼吁“重建人与土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连接”,认为人人有权享用健康食材,应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伙伴关系。
农民种子网络代表李管奇介绍了农民种子网络如何从生产端支持农户做保种、育种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和尝试,强调妇女在保育传统品种、保存传统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