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
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将为山西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法律责任、建立法律制度,标志着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相应出台条例,是继2018年11月修订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今年7月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之后,推进全省环保领域法规更加科学完备的又一有力措施,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此将更加系统完善。
《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共七章四十五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监测和详查,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相比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目前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制度不完善、标准规范缺失、权责不清晰、程序不规范,以及基础薄弱、底数不清等问题。条例立足省情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完善、可行的制度规范,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山西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轨道。那么,新出台的《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它能否满足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能否有效改善土壤污染现状?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栋梁。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土壤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是我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生态环保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
二是配套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健全和完善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法律责任、建立法律制度,标志着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省人大常委会相应出台条例,是继2018年11月修订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今年7月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之后,推进我省环保领域法规更加科学完备的又一有力措施,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此将更加系统完善。
三是引领和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和规范打好净土保卫战。相比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目前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制度不完善、标准规范缺失、权责不清晰、程序不规范,以及基础薄弱、底数不清等问题。条例立足省情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完善、可行的制度规范,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四是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呼声,以法治方式法治力量推动建设美丽山西。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加强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议案,社会各界对通过制定严格制度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有着普遍共识,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出台条例,回应了社会各方面关切,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担当作为,凝聚起防治土壤污染的强大合力,将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山西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