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可交易商品。除欧盟委员会主导的欧盟碳排放贸易计划(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ETS)外,全球碳排放贸易还集中在英国排放贸易计划(UK-ET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排放贸易计划(NSW)以及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贸易的关注与参与热情日益升温,交易额持续上扬。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碳市场按减排强制程度可以分为京都市场和非京都市场。京都市场为强制性的减排交易市场,包括清洁发展(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国际排放贸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IET)和联合履约(Joint Implementation,JI)三种机制。其中CDM和JI机制以项目市场为基础,通过项目合作,交易减排指标。IET以配额交易为基础,采用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的管理和交易模式。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基本都是通过直接交易市场或者交易所来实现。以欧盟为例,其75%的碳交易活动是通过场外柜台交易和双边交易来实现,其中半数以上的场外柜台交易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
近年来,场外市场场内化的趋势明显,交易所的作用日益增大,国际上已形成多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英国于2002年4月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包括英国碳排放贸易计划和英国排放配额贸易团体(ETG)。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随后,欧盟碳排放贸易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在该交易体系下,若干碳交易所逐渐兴起,如Nordpool、EEX、Powernext、EXAA等。经过发展,全球涌现出不少碳交易所,其中欧盟的碳交易所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部分碳交易所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例如交易天然气、电力及二氧化碳限额的Powernext鉴于Nordpool的竞争压力,在2007年l2月将其碳市场卖给了NYSE Euronext和法国信托投资银行,并改名为欧洲环境交易所(Bluenext),目前该交易所占据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交易量的93%。2010年7月,ICE以6.22亿美元收购气候交易集团(Climate Exchange Plc)。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Climate Exchange Plc总部位于伦敦,是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E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及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Futures Exchange)的运营商。于是ICE一举整合了ECX和CCX两大交易所,目前在碳排放交易所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94.19%。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00年,ICE组建了电力OTC市场;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2005年欧洲气候交易所成立并与ICE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ICE收购NYBOT;2008年,ICE欧洲清算所成立;2010年,ICE收购气候交易集团,至此ICE成为全球主要排放权交易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早在2011年,ICE排放权开仓合约规模便已超过10亿吨,而其合并之路还在继续。ICE针对排放权的衍生品种类众多,包括EUAs(欧盟配额)、CERs(核准抵扣额)、ERUs(排放权抵扣单位)等,各品种分别上市了期货、每日期货以及期权合约,具体成交情况见下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表为ICE2014年排放权日均成交情况(单位:手)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从整体交易情况来看,EUAs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期货日均成交量达到25000多手,较为活跃;从期权成交来看,其相对于期货而言显得十分稀少,日均仅1215手。在结算方面,期货采用T+3日机制,每日期货采用T+2日,而期权则根据其对应的期货品种确定结算递延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图为ICE排放权交易量及价格情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从ICE的成交情况来看,可谓出现了大幅增长,日成交量从2005年的524手增长至2014年的30073手,约57倍;而价格方面,配额价格一路下滑,EUAs从30欧元跌至近期的10欧元以下,而CERs价值几乎为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总的来说,目前碳排放权市场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一是碳排放权产品流动性不足,与能源市场关联性不大。碳排放权市场与棉花、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相比,尽管经过几年发展已有较大提高,但流动性仍然不够。而且,EU-ETS第一期(2005—2007年)的碳期货合约并未与能源市场形成密切的关联,但第二期(2008—2012年)的碳期货合约已与能源市场,尤其是石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互动。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二是影响力有限,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较大。国际碳交易所目前的碳价还偏低。在产品设计上主要关注二氧化碳排放,不涉及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力相对有限。此外,后京都时代碳交易所的发展还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际碳交易所的减排量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履行其量化的减排目标。鉴于后京都时代国际减排框架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未来国际碳市场和碳交易所的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