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类 | 小 类 | 指 标 | 数据来源 |
一、气候变化及影响 (3小类,6项指标) |
1.温室气体浓度 | (1)二氧化碳浓度 | 中国气象局 |
2.气候变化 | (2)各省(区、市)年平均气温 | 中国气象局 | |
(3)各省(区、市)平均年降水量 | 中国气象局 | ||
(4)全国沿海各省海平面较上年变化 | 国家海洋局 | ||
3.气候变化影响 | (5)洪涝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 |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 | |
(6)气象灾害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 |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中国气象局 | ||
二、适应气候变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4小类,6项指标) |
1.农业 | (1)保护性耕作面积 | 农业部 |
(2)新增草原改良面积 | 农业部 | ||
2.林业 | (3)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 国家林业局 | |
3.水资源 | (4)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水利部 | |
(5)节水灌溉面积 | 水利部 | ||
4.海岸带 | (6)近岸及海岸湿地面积 | 国家海洋局 | |
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7小类,16项指标) |
1.综合 | (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2.温室气体排放 |
(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3)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5个领域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六种温室气体分别的排放量)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 |
|
3.调整产业结构 |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国家统计局 | |
(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国家统计局 | ||
4.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效 |
(6)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7)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率 |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5.发展非化石能源 | (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 |
6.增加森林碳汇 |
(10)森林覆盖率 (11)森林蓄积量 (12)新增森林面积 |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
|
7.控制工业、农业等部门温室气体排放 |
(13)水泥原料配料中废物替代比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14)废钢入炉比 (15)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6)沼气年产气量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业部 农业部 |
|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投入( 4小类,6项指标) |
1.科技 | (1)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投入 | 财政部、科技部 |
2.适应 | (2)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投入 | 水利部、财政部 | |
3.减缓 | (3)节能投入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 |
(4)发展非化石能源投入 |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 | ||
(5)增加森林碳汇投入 | 国家林业局、财政部 | ||
4.其他 | (6)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及其能力建设投入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 |
五、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管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理(1小类,2项指标) |
1.计量、标准与认证 | (1)碳排放标准数量 |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
(2)低碳产品认证数量 |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