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文章来源:NCSC碳交易网2019-07-06 10:3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8年5月18-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又一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新时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战略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良好生态环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也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与战略要点,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指导原则,并从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关键要素,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系统特性与客观规律的尊重,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深度融合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建议
 
一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落实203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行动目标,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法制建设,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信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
 
二是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导向作用。坚持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目标导向,共谋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碳排放强度、总量及峰值目标的引导、约束、倒逼作用,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引导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打好污染攻坚战;充分发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导向作用,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对保障我国经济、能源、生态、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和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战略研究。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战略开展前瞻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研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做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重大问题研究,为2020年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做好低碳转型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为落实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和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做好我国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为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战略规划部 刘长松 刘强 供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