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隽:我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在2020—2022年之间达到峰值情景和可行性研究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碳交易网2019-02-19 14:24

我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在2020—2022年之间达到峰值情景和可行性研究
姜克隽,贺晨旻,庄 幸,刘 嘉,
 
高 霁,徐向阳,陈 莎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
姜克隽, 研究员
Email: kjiang@eri.org.cn
 
 
 
背景
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着重研究我国能源活动的CO2排放途径和能源转型,提出了我国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国是可以在2025年之前较早时间,即2020—2022年实现能源活动的CO2排放达峰,但是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来实现。
 
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在已经进行的情景研究结果基础上,基于情景分析中的参数假设和情景结果,结合现在政策和技术的进展,分析实现尽早达峰的可行性。特别是在笔者已经发表的情景研究成果中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上,有可能更加明确地提出一个尽早达峰的时间段,这样可以支持我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国内政策制定,特别是五年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设定,同时也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谈判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IPAC-AIM/技术模型,在已有的强化低碳情景下,进一步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CCS)、节能等因素,以得到是否能在强化低碳情景下,在2020—2022年期间达到CO2排放峰值。模型中分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未来我国控制能源和CO2排放增长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十二五末,或者十三五期间,大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还有一些基础化工产品,由于与大众日常消费相关,还会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减缓。如果这样,就意味着过去能源消费增长中70%的驱动因素消失了。如果还考虑这些行业仍然是节能的重点行业,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会逐渐下降。
 
从全国来看,即使其他行业,如交通、建筑,以及其他工业的能源消费还会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其基数比较小,未来几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速会大大放缓。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对未来改变能源增长格局至关重要。
 
 
节能
自十一五期间我国大规模推进节能以来,节能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技术节能指标大大提高,不少产品的单耗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性的强有力的节能政策还在进行,可以预计,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节能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控制效果还会很明显。
 
 
可再生能源发展
近两年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我国较早实现峰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到2020年,甚至有可能发展到2.5亿~3亿kW的装机。对于光伏发电来说也是同样。近期2015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已经提高到了4300万kW,2020年有可能超过1亿kW的目标,达到1.5亿kW装机。
 
 
CCS技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由于非化石能源的进一步扩大,在2℃温升情景中燃煤发电装机从强化低碳情景的2020年7.6亿kW和2050年6.3亿kW分别下降到7.1亿kW和5.7亿kW。在2℃温升情景中,到2050年有4.1亿kW的煤电使用CCS技术,那时燃煤发电已经以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为主。
 
 
国家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的建设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充分的资金保证。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国GDP总量将从2010年的40.3万亿元,分别上升到130万亿元、290万亿元和520万亿元(按照现价计算)。
 
未来用于低碳发展的投入远远大于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机构的模型中对低碳投入的需求。充足的资金投入可以在交通、建筑方面全面实现低碳发展的需求,以实现更低的CO2 排放量。
 
 
其他环境政策的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最近关于大气雾霾治理的国家政策,很有可能把实现CO2排放峰值的时间再次提前。国家设立的到2017年PM2.5的目标,最为主要的政策是减煤措施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到2014年各省已经公布的行动计划,煤炭消费增长的趋势已经明显得到遏制。2014年煤炭消费基本和2013年持平,2015年开始明显下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