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起草背景碳交易网2018-03-22 17:36

  气候变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市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了《邯郸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意见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改气候〔2014〕2347号)、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冀发改环资〔2016〕1600号)要求和市领导重要批示,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实际牵头制定了《邯郸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二是化解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等矛盾的需要。我市仍属于工业主导型经济,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对我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约明显。制定《规划》旨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绿色低碳引领,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三是确保完成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冀政字〔2017〕11号)要求,加快推动我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十三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 
 
起草过程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环保局、市工信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深入研究国家、省相关规划,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听取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内容反复进行论证,于2017年10月份完成《邯郸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工作。《规划》起草完成后,我委征求了各县(市、区)政府、冀南新区管委会、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意见;征求了市统计局、市工信局等21个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和修改。经过专家评审同意,报市政府审核后,以市发展改革委名义正式印发。 
 
主要内容 
 
  《规划》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现状与展望。第一条介绍了我市气候变化现状及产生的影响;第二条介绍了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三条指出了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第四条指出了我市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为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条首先确立了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二条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并进、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并举、政府引导和公众参与并行;第三条指出了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确保“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全面完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能力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第三部分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第一条指出通过加快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我市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第二条指出通过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我市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第三条指出通过完善重点行业用能管理制度、推进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全市能源节约;第四条明确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商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第五条指出通过增加森林碳汇、增加农业和湿地碳汇,加强全市碳汇建设;第六条指出通过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开展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等,倡导全市低碳生活。 
 
  第四部分为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第一条指出通过改造强化城乡建设、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等,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第二条指出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增强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第三条指出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为重点,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第四条指出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第五条指出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和综合报警系统搞建设、健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气候灾害综合管理等措施,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六条指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环境气象评估,提高生态环境监测预报评估能力。 
 
  第五部分为实施重点示范工程。第一条指出以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实施节能减碳重点工程,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第二条指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清洁能源重点工程,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第三条指出全面推进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增强碳汇。第四条指出实施低碳示范重点工程,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施绿色建筑区域示范、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等重点工程,推进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功能区等向绿色循环低碳化方向发展。第五条指出实施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程,尽可能降低气候风险的不利影响。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第一条指出通过完善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第二条指出通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完成全市目标;第三条指出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交易机制、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工作、推广低碳产品认证、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能力建设;第四条指出完善我市资金税收政策,拓宽金融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五条指出加强重点低碳技术研发,加快低碳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第六条指出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大力推进全社会低碳行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