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最新研究: 中国在国际贸易"碳泄漏"中遭受环境剥削

文章来源:知社学术圈刘竹2017-10-12 23:55

【编者按】 中国一直背负着世界最大碳排放国的恶名,并因此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备受压力。其实即使抛开人均因素不谈,这对中国而言仍然是相当的不公平:中国高达1/4的碳排放,是用于生产出口产品,满足欧美日的消费需求。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物避难所”, 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并掉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陷阱”。
近日,《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哈佛大学刘竹博士等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刘博士当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知社学术圈特别邀请刘博士撰稿,介绍其研究发现和意义。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 中国在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碳泄漏" - 中国吃了多少亏?
 
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刘竹
 
碳排放与工业活动及资源消耗紧密关联,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新能源,各国竞相把削减碳排放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发达国家其利用发达技术、产业链完备及成熟的管理模式,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前端制造业“外包”至生产成本较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国际贸易商品而产生隐含碳排放转移—“碳泄漏”,备受国际学界和舆论关注。
 
9月28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的论文“Targeted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the climate–trade dilemma in China”表明,中国由于生产供发达国家消费商品所产生的碳排放高达17亿吨二氧化碳,占自身工业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并且中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单位价值产品的碳排放)是进口产品的8倍之多,换言之,以碳排放作为指标,中国生产出口产品所造成本土的环境代价是其进口产品的8倍。
 
研究通过全球贸易模型分析了全球150余个国家间的进出口,结果令人吃惊。中国是全世界出口隐含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即被转移碳排放最高的国家。2013年中国由于国际贸易而被转移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日本全年的碳排放总量,相当于全球排放量第五位的国家。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其中美国消费占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24%,欧盟国家和日本分别消费了中国贸易隐含排放总量的25% 和10%。与之相对应,美国通过国际贸易转移了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至其他国家,是世界上“碳泄漏”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由于出口产品到美国、欧洲和日本而被转移的CO2排放超过10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研究进一步指出,由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并且工业体系依赖煤为主的化石能源,中国内陆落后地区所生产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中单位出口值碳强度最高的10个地区全部来自于中国 (实施上30个中国省区中的29个省区都是全球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在贵州、宁夏和内蒙古等能源大省,生产相同价值产品所造成的环境代价是其进口产品的30倍以上。与中国极高的出口碳排放强度相比,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与进口产品相当甚至低于进口。
 
过去数十年,由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中国聚集了全球主要的制造业活动,这种经济学上的“竞争优势”将中国塑造成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例如,全球煤、焦炭、钢铁、水泥和玻璃等主要工业产品一半以上生产自中国。然而生产高能耗、高污染且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代价极大。处于产业链前端制造业的落后地区亦会被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模式“锁定”,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物避难所”,并掉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陷阱”。比如,生产iPhone手机的中国企业和工人几乎承担了所有的环境成本,却仅获得不到10%的利润。在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耗尽之后,这些不发达地区可能面临严重的本地环境问题,同时低技能工人年龄老化,医疗及社会保障问题凸显,而这也正是中国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问题浮出水面后以初级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模式的巨大挑战。试问我们要卖出多少双袜子才能换回进口相同价值的一架波音747?如果工人们不能再靠出口袜子为生,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促成产业升级?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挑战迫切却又不可回避。
 
研究最后指出,二战结束后,全球的制造业布局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此集中于一个国家,这也为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机遇。如果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够破除经济利益隔阂和知识产权壁垒,平衡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差异,那么全球性合作将为消除国际贸易“碳泄漏”提供解决之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