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碳排放中的一个悖论及化解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2017-01-11 09:51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学院教授  诸大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今年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非常关键的一年。我想从研究者的角度谈一些关键问题,谈一个悖论以及化解这个悖论的三点思考。过去几十年,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以及对应的碳强度一直在下降,这个下降跟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进、能源替换相关。我们总的能耗和碳排放一直往上走,单位GDP的能耗和单位碳能耗的下降,并没有带来碳排放总量的稳定。例如,大家都会认为大排量汽车变成小排量汽车是低碳的进步,这的确没错,但这是在微观层面,从100公里烧10升油变成烧5升油,肯定进步了。但我们马上想到更多的人拥有小排量的汽车,总能耗和排放就增加了。所以有人提出来“劳斯莱斯”效应,如果用大排量,但控制数量,可能总体上不比小排量更多的拥有者排放更多。所以光强度改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总量,而且思路必须从红线总量倒逼强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问题,关于大小排量控制的政策仍存在着争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此外,仅小汽车的改进是远远不够的,这要讲到“反弹效应”。比如,单位建筑的能耗、碳排放都变成绿色建筑了,但体量扩大了以后,整个建筑消耗的能源是增加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象,尽管回到家每个电器都是节电的,但电器增加以后,用电总量是上升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如何来化解?第一个解决方案,要从技术性的低碳创新变成社会性的低碳创新。例如,大家最近听到很多分享经济,比如说汽车的分享,国外比较典型的是Uber,它的思考是能不能把存量的汽车更多次周转为大家分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就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就是存量闲置资源的使用,这是消费模式制度安排的改进,也能化解刚才的悖论。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这样一种创新,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出现了摩拜单车,减少自行车的购买量,解决你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很好奇,滴滴打车一度也打出分享经济口号,但它的分享做得不够到位。滴滴打车本来是盘活存量的小汽车,让闲置的小汽车提供出行服务,但现在变成专职汽车,扩大了一大批北上广深的汽车购买和消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第二个解决方案,讨论城市的组团。过去30年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把城市的功能分开,居住搞一个几十万人居住的大盘,然后不考虑在哪里就业,不考虑公建配套,如何沟通呢?就用机动车的出行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又用绿色的名义,提倡少开一天车,这样的绿色是不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低碳是城市组团的紧凑化和功能混合,如果我们有十几万人,将居住、工作、休闲一个个组团,当中有一个地铁、高铁作为枢纽沟通起来。怎么样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打造一个功能共享的城市,现在国际上叫作分享城市,这个思路对我们低碳跨越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城市化,以2030年这个点倒逼,跟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判断有关系,我们还有将近20个点的城市化,建什么城市?建紧凑、功能混合的城市才是低碳的城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第三个解决方案更有挑战性。2030年到峰值是什么含义?碳排放一方面取决于人数,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均GDP。2030年以前,中国碳排放仍将持续增加,GDP的扩张大于能源效率改进和能源替代,从低碳研究的角度,经济增长8个点是不现实的。今年上半年碳强度提高改进6个点左右,这已经是世界上非常高的,国际上碳改进是1到2个点,他的经济增长是2到3个点。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到2030年碳峰值的时候,经济新常态对速度的关注要进一步往这方面演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