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首届中欧低碳城市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会议是为落实中国和欧盟于2015年6月在布鲁塞尔发表的《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旨在促进中欧关于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城市政策、规划和最佳实践的相互交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会议组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次会议选择在武汉召开,也是看中了武汉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成效。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二氧化碳累计增幅为23.72%,远低于“十一五”时期的125%的增幅,也是同发展时期(GDP从5000亿元增长到10000亿元)国内城市中最低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同时,武汉市还加入了“率先达峰城市联盟”,提出于2022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标,较全国2030年目标时间提前了八年。武汉推进低碳发展的努力也还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武汉“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武汉还获得了“C40城市奖”。
城市主城区已成“无煤炭区”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开展两批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工作,共确定了6个试点省区、36个低碳试点城市。其中,武汉市于第二批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武汉市政府市长万勇在参加首届中欧低碳城市会议时介绍,武汉市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推进“三低一降”: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生态降碳。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他介绍,通过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动钢铁、石化、水泥、造纸等传统工业低碳化改造和转型发展,发展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等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武汉市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76.7%降至2015年的2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39.9%提高到62.2%。经过一系列能源结构调整上的措施,武汉市年煤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53.8%下降至2015年的49.8%,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513万吨;非化石能源占比由8.17%上升到10.3%,相当于年减少原煤消耗28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6万吨。
万勇表示,武汉市还将推进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清洁能源工程,该项目已纳入国家电网“十三五”规划,建成后武汉电网供电能力将增加一倍达到800千伏安,相当于年均减少火电燃煤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94万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按“1+4+17+N”体系建企业监测系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15年9月,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代表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会上武汉市与中美其他城市共同签署了《中美气候领导宣言》,正式加入了“中国率先达峰城市联盟”,其目标定于2022年,较全国达峰目标提前了八年。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认为,武汉作为低碳城市试点的城市,在低碳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政策措施,这不仅对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池少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为了实现率先达峰的目标,武汉市未来5年要采取的达峰措施包括:继续降低工业排放、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建筑排放、打造绿色交通、提升城市碳汇水平等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目前,武汉市正在建设企业监测系统,按照“1+4+17+N”体系,以市发改委建立的总平台,经信委、城信委、交委和公共建筑节能办4个分平台,17个行政区,加上各个重点用能的企业,建立武汉市低碳节能智慧管理系统。
通过降低工业排放,化解产能过剩。到2020年,武汉市高耗能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降到22%以下,重点用人单位实现节能量300万吨标准煤,高耗能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约18%。
此外, 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完成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100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45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绿色建筑5000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低碳发展;到2020年,建成约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新增400公里的公交车专用道,促进低碳出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峰值目标倒逼多项制度创新
“峰值目标提出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制度创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说,能源方面峰值目标是一个很强的刚性约束,所以通过这样的刚性约束形成倒逼机制,倒逼机制主要的载体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地方的先行先试来探索制度方面的创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徐华清表示,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和城市已探索和建立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碳排放许可制度”等。比如,武汉市制定的有关碳固定资产投入、碳项目评价,“无论是它的起步还是效果来看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武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早于国家开展了能源总量控制方面的探索,在“十二五”期间将年度节能、碳减排及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区政府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每年进行考核。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同时,初步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与目标考核机制,完成武汉市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的统计报表,制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方法,将碳强度下降指标纳入区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的考核标准及内容。2014年度和2015年度,该市分别完成17家和20家工业企业年度温室气体监测、量化、报告和核查及履约工作。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此外,通过实施项目碳评制度,创新性地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中增加碳排放指标评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出台了项目支持、税收优惠、绿色信贷、公共机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共对24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工作中心主任杨宏伟建议,除了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外,可以借鉴在欧洲广泛应用的排放模型"COPERT"模型等,在城市低碳发展特别是城市交通的温室气体控制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效应方面发挥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