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5-10-07 23:09

碳交易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场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期初的顶层设计及发展中的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应当明晰市场的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风险防范等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内容。为此,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需要坚持以碳交易市场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为主线,审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领域,从国际市场、全国统一市场、多层次区域市场三个层面,就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风险防范进行分析评估,以积极建设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审慎融入国际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基于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复杂性和众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总结其与资本市场的差异性和同质性,适应节约型社会组织建设需要,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应当以现有资本市场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分步推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借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探索建立多层次区域性碳交易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当前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背景、功能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应运而生、逐步成长的,其形成与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来推动的,政府既承担规范与监管义务,又履行促进市场发展的职能。小平同志关于证券股市建设“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及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果予以借鉴的南巡讲话,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二是节能减排既是企业经济性的内生愿望,也是国家强制推行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外在压力。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及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应当在多层次区域性市场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后实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以现有资本市场的交易平台为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需要广泛运用现代技术并具有与之匹配的管理能力。即使在相关规则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市场发展中违法违规行为仍不可避免。通过20多年的规范和发展,我国经济的资产证券化率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晴雨表,相关证券期货交易平台已经完全能够为我国境内外证券期货交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在对避免和减少虚假陈述、市场操纵与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司法与行政经验。在碳交易市场中,除其认证、监管的特殊性外,碳市场交易对象本身实质上是证券化的碳排放权,相当于资本市场上的一种股票或一类期货合约。因此,碳交易平台以现有资本市场交易平台为基础,碳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符合节约型组织建设的要求,也是资本市场发展成果对碳市场建设的贡献,还是碳市场建设对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选择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率先示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它通过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综合反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能力,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完成企业发展的资本积累,实现资源在更广区域的有效配置,并以其自主创造性、内生积累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度,对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管理体制创新等发挥作用。它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领头雁,其独立性、透明度、规范化运作水平与程度较一般企业更有效,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是我国经济领域最具发展优势的群体。碳交易试点对象选择,应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并具有现实实践意义与可操作性。基于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充分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时我国目前的境内上市公司,本身也是沪深交易所会员,其各自股票的交易只能在现有的资本市场交易平台实现,因此,现有资本市场交易平台,是上市公司实现碳交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平台。在对具体行业企业选择上,当前适宜优先考虑选择在钢铁、水泥、石油炼化、玻璃和造纸、能源、交通、工业和矿业、电力等传统高能耗行业,和太阳能、风能、页岩气开采等新能源行业,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制造业领域及金融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率先示范推行。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的时间表,既要体现改革的渐进性,更需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因此,根据试点情况,不断总结、反思和完善相关制度与交易规则,可以考虑在3年内逐步推广到全体境内上市公司,5年内逐步推广到社会所有应当承担减排责任义务的经济主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一是把握好监管度,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政府以发展市场作为其行使职权的出发点,同时也要避免异化成市场发展的障碍,减少因管理不当、疏于监督给市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努力平衡好监管力度和市场驱动力的矛盾。为构建我国和谐的碳交易市场环境,当前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划分,如何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强化市场监管、引导碳交易市场科学发展,特别是如何平衡各地区、各部门利益,激发各地方交易所的积极陛,完善统一监管体制下各部门的事权划分,以及如何建立碳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发现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及协同配合机制,在强化交易行为对减排的有效性、引入做市商制度等方面实现制度突破,是对市场建设者智慧的挑战。为此,需要将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放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放在我国尚处于新兴十转轨阶段进行考量。当前,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安排,既规范发展,更避免政策和市场的大起大落,避免碳交易市场泡沫成分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为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正能量,十分重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二是逐步培养碳权文化,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代经济既是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政府对市场的培育、建设要遵循市场与法制原则。基于碳交易市场的特殊性,初期政府必须实施政策引导甚至强制干预,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政策与法制的有机统一,如何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府行政效率,检验政府的行政效能,碳交易制度的有效性不仅限于交易主体权益实现。随着市场发展,“市长”逐步让位于市场,强制逐步转化为自愿,低碳逐步成为一种自觉,浸透在碳交易市场的培育、发展过程中,并贯穿始终。随着低碳理念变为全民行动(苏伟,2011),J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由强制转化为自愿,逐步升华成为对未来生存与发展环境的一种责任,一种素养,一种精神。好比节约是一种美德,除政策导向强制影响(如禁酒令、转作风)外,舆论引导和道德感召使“光盘行动”等由不情愿不适应到自觉自愿,这既是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生产、生活的健康理念,长期积淀孕育成碳权文化,从而滋润国民经济发展各要素基础素质整体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据易碳家了解到,在对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简析基础上,从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人手,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提出以资本市场现有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积极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审慎融入国际市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市场。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国际经验可借鉴但不能照搬,当前既需要审时度势地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市场功能与目标,也需要完善统一监管体制下各部门的事权划分,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实践中既要高度重视碳交易对实体经济节能降耗减排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其虚拟属性中的泡沫成分可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明确碳交易市场建设应在避免或减少重大风险爆发、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方面多下功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