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在第二条“基本原则”、第六条“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第十二条“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第二十条“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中都涉及环境遥感监测的内容。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环境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大范围、快速、动态、客观等技术特长,是地面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可推动我国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应用,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环境遥感监测的重要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7月6日到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调研时,高度肯定了环境遥感监测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今后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不仅要成为环境管理的“眼睛”,而且要成为环境决策的“大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等文件中,均不同程度要求推进环境专用卫星建设及其应用,提高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监控手段运用。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
上述文件精神,是国家层面对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不断强化的体现,而《方案》对环境遥感监测期望更高,内容也更加具体,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细化措施。这些国家环保大政方针,为环境遥感监测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