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将会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03-06 01:10

展望2015年,围绕《我们希望的未来》所提目标,我国气象事业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各国都将面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的风险。这些发生在局地和区域的风险,还将以灾害链方式加快影响的传播、加大影响的范围、加重影响的程度,对日趋复杂的全球社会和经济系统造成难以预测的损失。气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极端天气气 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报以及发生机理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气科学在长期面对复杂天气气候系统研究和实践中所积累的理论和方法优势,积极拓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紧密围绕天气气候灾害风险的特性,通过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在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活质量提高等领域实现趋利避 害,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支撑。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从区域尺度看,中国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符号为引领,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已获得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草原之路等项目建设在2015年都将取得 实质性进展。可以预期, “一带一路”的成功实施,在拓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会为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保障。但是,“一带一 路”又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以荒漠化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灾害不但长期制约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气候变化异 常敏感。而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沿线各国城镇和交通(铁路、公路)、物流(油气管网和电网)以 及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运营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相比而言,中国气象事业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也应该为 “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科技服务。例如,应组织来自于高校、科研机构和气象部门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队伍,通过深入调研相关利益攸关者的需求,利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采集信息,结合自然和社会动态模型,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中的新兴综合灾害风险进行预警和动态评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城镇化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同时,也正面临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风险加剧的威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风险格局已经改变。而与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利用、人口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在改变其自身对天气气候灾害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的同时,也影响区域气候的演变。然 而,城市气象无论在观测、理论和服务上都有其独特性。气象部门应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大胆创新,深入分析研究城镇化和气候变化这对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构建融合城镇化社会规则与气候变化规律的理论模型,为合理规划中国城镇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2015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期待,但实现这些期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创新,而这也许正是2015年气象部门面临的最大挑战。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