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谁消费,谁买单

文章来源:新华网碳交易网2014-10-16 09:04

    碳排放,谁在消费,谁该买单? 
 
    碳排放,绝不只是简单的生产问题,更是一个消费问题,甚至根源在消费。当我们争论节能减排国际责任之时,不仅要关注这些温室气体是谁生产,更要追问:谁消费了如此巨额的碳资源?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13年最新数据:除煤炭外,美国在石油、天然气的消耗上仍远超中国,并以3亿人口长期居于世界碳消费头把交椅,而中国14亿人口人均碳消费量仅有美国的1/5。试问美国,何以“人生而平等”的民主铁律不适用于中国人民?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近三十年,中国对碳资源的突增式消耗,本质是长期落后历史累积而来的补偿性消耗。英美在早期工业化阶段,无不通过殖民从世界攫取大量能源实现自身发展,让殖民地国家饱尝国家动乱和环境恶化的苦果。我国从长期落后逐步走向现代化,用30年完成了英美国家200年的工业化历程,对资源的补偿性消耗实属情理之中、无可厚非,国际社会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中国在碳排问题与工业化发展的平衡问题上,已经走出了一条相对影响小,经济效益大的发展道路,应为世界各国借鉴和铭记。
 
    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享受人类劳动成果的同时,却让发展中国家承受碳排剧增的压力。从全球产业分工看,中国仍处于世界产业链下游,扮演着初级产品加工者和原料来源地的角色。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纷纷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大量消费廉价碳资源、赚钱巨额利润的同时,却又无耻地指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排严重。中国为世界人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产品,降低了外国民众的生活成本,缓解了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生存压力,间接调和了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社会矛盾,这样的牺牲怎能被无视?如果发达国家没有将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本国产业转移的目标和初级产品的来源地,发展中国家何来如此多的碳排问题?中国并未消费如此多的碳资源,却为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碳消费买了单。据易碳家了解到,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制造”的输出,其实是碳消费的输入。碳资源消费以转化为产品的形式被世界人民享用,而中国却背负了“碳排放”的黑锅,特别是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国的美国,对碳资源的消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有什么资格指责别国呢?因此,衡量碳排放问题要既重生产又重消费,甚至应该更重视消费,因为消费才是碳排放的终极原因。在碳排放问题上,不是要指责谁攻击谁,而要讲道理明是非,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创人类和谐美好的生活。
 
    当前关于碳排问题的国际分歧,根本集中在碳排放“生产”与“消费”减排话语体系上。我们应发出代表本国立场,符合自身利益的声音。国际社会不应机械孤立地看待一国碳排问题,更应关注导致严重碳排问题的碳消费被何人享有,使何人受益?决不能让大量消费碳排量的发达国家振振有词地指责还未脱贫的发展中国家,而置自身就是碳消费大国的职责于不顾。国际社会应当积极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客观的衡量标准,确定分配节能减排责任时不应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要充分考量一国自身实际发展阶段和人口状况,考察其“碳排”问题下的国际贡献。少一些意识形态的偏见,多一份同舟共济的担当,以积极合作的负责态度推进全球气候问题的切实解决。否则,联合国气候大会只会变成一场没有立场、相互推诿的争吵。(梅阳、张剑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